时间: 2025-05-06 18:5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2:31
了无杰句似平庵,谩有高年企渭南。
铁汉堂堂才望八,铜人嘿嘿久缄三。
曾传鸿宝枕中诀,厌听狙丘稷下谈。
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
这首诗似乎没有什么杰出的句子,倒是有一些年长者在渭南神游。
那些铁骨铮铮的人才,往往会有八分的才华和志向,而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却往往像铜人一样沉默。
曾经听说有一种鸿宝的秘诀藏在枕头中,实在是厌倦了那狙丘(指狙公)在稷下所说的空话。
画家所描绘的我与实际的我大相径庭,清瘦的我又怎能让耳朵像聂耳那样灵敏。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奎,号石庵,晚号长风,南宋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豪放,文采斐然。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诗人借用诗歌表达对时事的无奈与对于人才的渴望。诗中融入了对于自我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环境的批判。
刘克庄的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他对当下社会与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首句以“了无杰句似平庵”开篇,便暗示了诗人的自省与谦卑,认为自己的诗句并不出众,隐含着对创作的迷茫和对古代文学的向往。接着,他又提到“铁汉堂堂才望八”,这不仅是对才华的赞美,也暗含着对那些有志之士的期待与希望。而“铜人嘿嘿久缄三”则强调了那些不愿出声的人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在面对沉默的“铜人”时的无力感。
“曾传鸿宝枕中诀”提到的鸿宝,象征着珍贵的智慧与知识,却又是被遗忘的秘密,暗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无奈。而“厌听狙丘稷下谈”则是对那些空话的厌倦,透出一股对实际经验的追求与对浮华言辞的不屑。最后,“画史貌予殊不似,清臞安得耳如聃”,画家的描绘与现实的差距,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质疑与对灵敏反应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分裂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无奈、对人才渴望的呼唤以及对自我内心的反思,揭示出诗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迷茫与追求。
诗中“铁汉”指的是:
A. 有才华的人
B. 沉默的人
C. 年长者
D. 诗人自己
“铜人嘿嘿久缄三”意指:
A. 人们都很活泼
B. 有人沉默不语
C. 有人高谈阔论
D. 写诗的人很多
诗人对“狙丘”的态度是:
A. 敬仰
B. 厌倦
C. 喜欢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