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1:30
山花子 其一 秋闺
王士禛 〔清代〕
斗帐初垂懒卸头。
任他紫笺减秦篝。
帘外银河天似水,
数更筹。
梧叶催虫凉到枕,
花枝和月午当楼。
还似残春寒食后,
一般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闺房景象。斗帐刚刚垂下,懒得卸去头上的发饰。任凭那紫色的笺纸上字迹减少,秦篝的火焰也渐渐熄灭。窗帘外,银河在夜空中如同水流,数着更替的时光。梧桐树的叶子催促着虫鸣,凉意已至枕边,花枝与月光在楼台上交融。此时此刻,仿佛就像残春的寒食节后,心中仍然满是愁绪。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季刚,号散木,清代诗人、词人、书法家。王士禛在诗词方面有较高成就,尤其以词著名,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其作品常反映个人内心的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山花子 其一 秋闺》写于清代,作者生活在社会变迁和个人生活的交织之中。这首词表达的是秋天的孤寂愁绪,反映了诗人在安静的闺房中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那个年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感知。
王士禛的《山花子 其一 秋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秋日的闺房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斗帐初垂懒卸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慵懒而又沉思的氛围。斗帐的垂落象征着闭塞的空间,传达出一种独处的静谧。接下来的“任他紫笺减秦篝”,则通过紫笺的减少与火焰的熄灭,暗示着诗人内心情感的逐渐消逝。
“帘外银河天似水,数更筹”中,银河的流动与时光的推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诗人岁月的无情。尤其是“梧叶催虫凉到枕,花枝和月午当楼”,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凉意和夜晚的幽静,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最后的“还似残春寒食后,一般愁”更是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寒食节后,春天的气息逐渐消逝,愁绪却依然萦绕,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思绪的纠结。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与深刻性,使得《山花子》在清代诗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斗帐初垂懒卸头: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日傍晚,懒散地待在卧室中,斗帐刚刚垂下,显示出一种慵懒的状态。
任他紫笺减秦篝:女子不再写字,任凭紫笺上的字迹减少,象征着对往事的淡漠与无奈。
帘外银河天似水:夜空中的银河如同水流,给人一种流动而宁静的感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数更筹:提到更替,表示时间的流逝。
梧叶催虫凉到枕: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开始变凉,虫鸣声催促着凉意,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气息。
花枝和月午当楼:花枝与月光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画面,象征着孤独的美。
还似残春寒食后,一般愁:最后一句以寒食节作为时间的对照,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愁苦。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闺房与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思念,展现了清代女性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挣扎与生活的无奈。
诗中“斗帐初垂懒卸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懒惰
C. 悲伤
D. 快乐
“帘外银河天似水”中的“银河”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时间流逝
C. 孤独
D. 忘记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A. 欢快
B. 愁苦
C. 无奈
D. 迷惘
答案:
王士禛 vs. 李清照
王士禛的《山花子 其一 秋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但王士禛更注重秋天的季节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情感的流露,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