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6:10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榦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沈。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销沈。
早年我在巩洛间游历,马儿瘦弱,天空阴云密布。
寒烟飘渺不易收拾,轻轻一拂,长林横陈。
当时没有画工,心中承载着这份清赏。
如今石上的痕迹,历历在目,皆可寻觅。
轻薄的素衣已然纷飞,老榦依然萧条森然。
让我在此高兴地停留,野外的气息沁入衣襟。
丹青作品难以久存,风日侵蚀易消亡。
不如大自然的真实,更加沉淀岁月。
昌言家本贫困,花费百金来购此美物。
请为它镌刻美名,千古不被消沉。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因撰写《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文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及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自然景色的真实与持久,寄托了他对艺术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展现了司马光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开篇以“昔行巩洛间”引入,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历史感,接着通过描绘阴沉天幕与寒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沉思的氛围。诗中提到“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与对艺术的渴望。随着“今朝石上迹”的出现,诗人似乎回到了现实,反思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后半部分提到“丹青不耐久”,凸显出人类艺术的脆弱和短暂,反衬出自然的永恒与真实。整首诗在轻柔的笔调中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哲思,感叹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美好,实为一首情深意切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艺术的反思,强调了真实的自然之美更胜于人造的艺术,并期望将美好的瞬间铭记于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昔行巩洛间”,巩洛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丹青不耐久”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