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普济寺

《游普济寺》

时间: 2025-07-28 17:27:51

诗句

排险凌空入磴斜,参差金碧倚烟霞。

一山门里分三刹,万柳湖边带几家。

世人无人吞粟棘,国中有佛吐莲花。

凭栏凝望遥天表,数点青山似乱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7:51

原文展示

游普济寺
王休 〔宋代〕

排险凌空入磴斜,
参差金碧倚烟霞。
一山门里分三刹,
万柳湖边带几家。
世人无人吞粟棘,
国中有佛吐莲花。
凭栏凝望遥天表,
数点青山似乱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普济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写道,险峻的山路斜斜地通向寺庙,金色和碧绿的建筑依偎在烟雾和霞光之间。山门内有三座寺庙,湖边则有几户人家。世间少有人愿意接受艰难困苦,但国家中却有佛陀吐出的莲花,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诗人凭栏远望,看到遥远的天空,几座青山在云雾中像乱飞的乌鸦。

注释

  • 排险:排除险阻,指艰难的道路。
  • 凌空:高高在上,表示寺庙地理位置的高远。
  • 磴斜:指山路的斜坡。
  • 参差:错落有致,形容建筑物的排列。
  • 三刹:三座寺庙。
  • 吞粟棘:比喻人们愿意忍受艰难险阻。
  • 吐莲花:佛教典故,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 遥天表:遥远的天空。
  • 数点青山:形容远处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休,生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在描写山水景色和宗教意象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休游览普济寺时,借景抒情,表现出对寺庙宁静环境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普济寺作为一个重要的佛教场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

诗歌鉴赏

《游普济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佛教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普济寺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首联“排险凌空入磴斜”,以动词“排险”开篇,传达出通往寺庙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精神世界的决心。接下来的“参差金碧倚烟霞”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诗中提到“一山门里分三刹”,不仅体现出寺庙的宏伟,也象征着佛教的多样性。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诗人进一步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提到“世人无人吞粟棘”,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时的无奈和困境,而“国中有佛吐莲花”则展现了宗教带来的希望和安慰。

最后两句“凭栏凝望遥天表,数点青山似乱鸦”以景结尾,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似乎在表达对人世纷扰的无奈。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智慧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排险凌空入磴斜:形容爬山的艰辛,强调高耸的地势。
  2. 参差金碧倚烟霞:描绘寺庙的金色和绿色交错,衬托出云雾缭绕的美丽。
  3. 一山门里分三刹:暗示寺庙的规模和多样性,给人以庄严感。
  4. 万柳湖边带几家:表现乡村生活的宁静,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5. 世人无人吞粟棘:反映人们在物质生活中面临困境,表达一种无奈。
  6. 国中有佛吐莲花:象征佛教的智慧和慈悲,给予人们希望。
  7. 凭栏凝望遥天表:展现诗人沉思的状态,遥望远方。
  8. 数点青山似乱鸦:比喻远处的青山,传达出一种纷乱与忧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数点青山似乱鸦”,形象生动,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参差金碧倚烟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上,形成了有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游览普济寺,表达了对自然、宗教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美丽的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哲理,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碧:象征着寺庙的辉煌与庄严。
  • 烟霞:代表着自然的美与神秘。
  •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与智慧。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吐莲花”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富饶
    • B. 佛教的智慧
    • C. 自然的美丽
  3. “数点青山似乱鸦”中“乱鸦”用来比喻什么?

    • A. 纷乱的心理
    • B. 山的形状
    • C. 生活的喧嚣

答案

  1. B. 宋代
  2. B. 佛教的智慧
  3. A. 纷乱的心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王休《游普济寺》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但王休的作品更注重佛教的意蕴,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王休的诗歌中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哲理,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咏霜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单于川对雨二首 咏石 咏雾 咏虹 更漏子·本意 焚书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火耕水耨 殳字旁的字 蚁拥蜂攒 歺字旁的字 轻地 色字旁的字 心存魏阙 附就 夕字旁的字 圆结尾的成语 替古人担忧 画虎类犬 口呆目钝 给付 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平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