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鸿门坂

《过鸿门坂》

时间: 2025-05-01 17:08:17

诗句

军门开,鼓如雷,两雄高宴谋臣陪。

手提佩玦睨不语,鸊鹈对舞锋交摧。

居巢老翁不解事,真龙出入无死地。

但劝项王杀刘季,不谏项王杀义帝。

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17

过鸿门坂

作者: 吴仰贤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军门开,鼓如雷,两雄高宴谋臣陪。
手提佩玦睨不语,鸊鹈对舞锋交摧。
居巢老翁不解事,真龙出入无死地。
但劝项王杀刘季,不谏项王杀义帝。
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

白话文翻译:

军营的大门打开,鼓声如雷鸣般响亮,两位英雄在盛宴中与谋士们共商大计。
他手中提着佩剑,静静地看着,鸊鹈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锋芒相交。
居巢的老翁对此事一无所知,真龙出入自有无死地。
只劝项王杀掉刘季,却不劝项王杀掉义帝。
九鼎终将归于大度之人,亚父何曾有过奇妙的计策呢。

注释:

  • 军门: 军队的门,指军营或战场。
  • 佩玦: 古代的佩剑,象征权力和地位。
  • 鸊鹈: 一种水鸟,象征灵活和机智。
  • 居巢老翁: 比喻对此事无所知的老人。
  • 真龙出入: 比喻有能力和地位的人行事自如。
  • 项王: 指项羽,楚国的领袖。
  • 义帝: 指刘义,汉朝的皇帝。
  • 九鼎: 象征国家的权力和重器,最终归于有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仰贤,清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他的诗作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常用古典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回顾了楚汉战争时期的鸿门宴,反映出对权力斗争与人性复杂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智慧的钦佩。

诗歌鉴赏:

《过鸿门坂》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古诗,诗中描绘了楚汉争霸时期的关键时刻,展现了权力中心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以“军门开,鼓如雷”引入,瞬间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仿佛让读者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接着描写两位英雄高宴谋臣,揭示了权力斗争背后的复杂人性与智慧。

诗中提到“手提佩玦睨不语”,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暗示对于未来的选择并非轻率。在“鸊鹈对舞锋交摧”的描绘中,水鸟舞动的形象夹杂着锋利的刀锋,象征着生死之间的冲突和斗争的不可预测性。

而“居巢老翁不解事”则反映出对历史局势的冷静观察,常常有的人并未意识到正在发生的重大变故。随后,诗人提到项王与刘季的抉择,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以及对于历史人物决策的深刻反思。最后“九鼎终归大度人,亚父何曾有奇计”则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总结,表达了对真正有德之人最终掌握权力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深刻的思考与复杂的人性描写,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引发对权力、选择与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军门开,鼓如雷”:开场描绘军营的气氛,鼓声震天,暗示紧张局势。
  • “两雄高宴谋臣陪”:指项羽与刘邦在鸿门宴的盛会,显示权力的聚集。
  • “手提佩玦睨不语”:指项羽手持佩剑,心中深思,显示出冷静的策略。
  • “鸊鹈对舞锋交摧”:水鸟翩舞,象征战争中的生死交锋。
  • “居巢老翁不解事”:比喻无知的人无法理解复杂的局势。
  • “真龙出入无死地”:有能力的人行事自如,暗示历史的主导者。
  • “但劝项王杀刘季”:道义与权力的抉择,反映历史决策的复杂性。
  • “九鼎终归大度人”:象征真正有德的人最终掌握权力。
  • “亚父何曾有奇计”: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真龙出入”比喻有能力的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军门开,鼓如雷”形成鲜明的对比,加强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 拟人: “鸊鹈对舞”将鸟类赋予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权力斗争中的选择与抉择,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复杂,表现出对有德之人的期待及对历史人物智慧的追寻。

意象分析:

  • 军门: 象征战争与权力的中心,代表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佩玦: 权力的象征,代表英雄的地位与责任。
  • 鸊鹈: 灵活与智慧的象征,暗示战争中的策略与变化。
  • 九鼎: 国家权力与象征,最终归于有德之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军门”指什么?
    A) 皇宫
    B) 军营
    C) 市场
    D) 学校

  2. “鸊鹈对舞”中,鸊鹈的形象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斗
    C) 灵活与智慧
    D) 冷漠

  3. “九鼎终归大度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只有强者才能掌握权力
    B) 权力最终属于有德之人
    C) 战争将带来幸福
    D) 智慧和勇气无关

答案:

  1. B) 军营
  2. C) 灵活与智慧
  3. B) 权力最终属于有德之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探讨爱情与命运的长诗,反映人性与历史的交织。
  • 《赤壁赋》 by 苏轼:描绘历史事件,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过鸿门坂》与《长恨歌》: 两者都涉及历史事件,但《过鸿门坂》更侧重于权力斗争的复杂性,而《长恨歌》则强调了爱情的悲剧性。

通过对比,表现出不同主题下的人性思考与历史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仰贤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历史中的诗词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 好事近·和泪唱阳关 好事近 好事近 重午有感,书寄晋如 好事近 其五 好事近 湘舟有作 好事近 次蔡丞相韵首倡 好事近(雪后金叔润相挽溪行) 好事近(月岩) 好事近(十二之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漆一团 鬲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包含迫的词语有哪些 肉开头的成语 黑字旁的字 鲛韅 肀字旁的字 大智如愚 哄动一时 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儒关 石蛃 风微浪稳 刺结尾的成语 鹵字旁的字 东户季子 掌上珍珠 陆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