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19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夏元鼎 〔宋代〕
道,金鱼要换金丹,龟龄鹤算不知年,子其勉之,当遇赤城人矣。后于祝融峰遇圣师,指迷金丹大道,果应存无守有,顷刻而成之妙。乃知十余年间钻冰取火,盲修瞎炼,今一得永得,实在目前。因足前梦,为西江月调,以纪其实,并简同行。林质父。质父见和,意谓有道无丹,当求画前大易,遂与酬唱十首于后。四十修真学道,金鱼要换金丹。龟龄鹤算不知年。行满身冲霄汉。此事希夷玄奥,功参造化难言。眼前有药耀山川。好把元阳修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夏元鼎在修道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悟。他提到自己需要用金鱼来换取金丹,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如龟、飞升如鹤,不知岁月流逝。他鼓励自己,相信会在赤城遇到高人。后来在祝融峰遇到圣师,得到了金丹大道的指引,领悟到“存无守有”的妙理,即刻成就。他意识到过去十几年如同钻冰取火般的盲目修炼,现在终于得到了真正的道,这一切都在眼前。因此,他写下这首《西江月》来记录这段经历,并与同行者林质父分享。林质父回应说,有道无丹,应当追求画前的大易,于是他们互相酬唱了十首诗。诗中还提到,四十岁开始修真学道,需要用金鱼换取金丹,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行满后身体能够冲上云霄。这件事深奥难言,需要参与造化的功力。眼前有药物照耀山川,应该好好修炼元阳。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涉及道教修炼和人生哲理。这首诗记录了他个人的修道经历和对道教哲学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夏元鼎在祝融峰遇到圣师,得到金丹大道的指引后创作的,用以记录自己的修道经历和感悟,并与同行者林质父分享。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展现了夏元鼎在修道过程中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诗中,他用“金鱼要换金丹”来比喻修道所需的珍贵资源和努力,而“龟龄鹤算不知年”则表达了他对长寿和飞升的向往。通过“存无守有”的修炼理念,他领悟到了道教深奥的道理,意识到过去的盲目修炼终于得到了真正的成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行满身冲霄汉”和“眼前有药耀山川”,都体现了修道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自然界的敬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夏元鼎修道心得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修道者的修炼经历和对道教哲学的理解。通过记录自己在祝融峰遇到圣师的经历,夏元鼎表达了对长寿和飞升的向往,以及对“存无守有”修炼理念的领悟。诗中体现了修道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真正道的追求和获得后的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鱼要换金丹”中的“金鱼”比喻什么? A. 珍贵的物品或资源 B. 普通的鱼 C. 金色的鱼 D. 金丹的原料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龟龄鹤算不知年”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无知 B. 对长寿和飞升的向往 C. 对岁月的感慨 D. 对鹤的喜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存无守有”是哪种修炼理念? A. 保持虚无,守住实有 B. 保持实有,守住虚无 C. 保持平衡 D. 保持静止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赤城人”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高人或仙人 C. 赤城山的居民 D. 赤城的官员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祝融峰”是哪里? A. 道教圣地 B. 佛教圣地 C. 普通山峰 D. 城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