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红蕉二首 其二

《红蕉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7:02:43

诗句

品格清虚压众芳,何年分种自炎方。

直疑剪破红罗轴,插向绿绡深处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43

原文展示

红蕉二首 其二 姜特立 〔宋代〕

品格清虚压众芳,何年分种自炎方。 直疑剪破红罗轴,插向绿绡深处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红蕉的花卉,其品格清高,超越了众多花卉。诗人好奇这种花是从何时、何地传入的,它如同被剪破的红罗绸缎,被插入到绿绡的深处隐藏起来。

注释

  • 品格清虚压众芳:品格清高,超越了众多花卉。
  • 何年分种自炎方: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花从南方炎热的地方传入。
  • 直疑剪破红罗轴:简直像是被剪破的红罗绸缎。
  • 插向绿绡深处藏:被插入到绿绡的深处隐藏起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观赏红蕉时,被其独特的美丽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首诗。红蕉作为一种外来植物,可能在宋代并不常见,因此引起了诗人的好奇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红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高贵的品格。首句“品格清虚压众芳”直接赞美了红蕉的超凡脱俗,将其置于众多花卉之上。第二句“何年分种自炎方”则表达了诗人对红蕉来源的好奇,同时也暗示了红蕉的异域风情。后两句通过比喻,将红蕉比作被剪破的红罗绸缎,形象生动,同时也表达了红蕉的娇艳和珍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表达了对红蕉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品格清虚压众芳:首句直接赞美红蕉的品格清高,超越了众多花卉,体现了诗人对其的喜爱和尊重。
  2. 何年分种自炎方:第二句提出了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红蕉来源的好奇,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3. 直疑剪破红罗轴:第三句通过比喻,将红蕉比作被剪破的红罗绸缎,形象生动,表达了红蕉的娇艳和珍贵。
  4. 插向绿绡深处藏:最后一句进一步通过比喻,将红蕉比作被插入绿绡深处的红罗绸缎,形象地表达了红蕉的美丽和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将红蕉比作被剪破的红罗绸缎,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拟人手法,但通过对红蕉的描绘,赋予了它人的品格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红蕉的赞美和喜爱,通过对其品格、来源和美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罗轴:比喻红蕉的娇艳和珍贵。
  • 绿绡:比喻红蕉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色彩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罗轴”比喻的是什么? A. 红蕉的花朵 B. 红蕉的叶子 C. 红蕉的果实 D. 红蕉的根部

  2. 诗中提到的“绿绡”比喻的是什么? A. 红蕉的花朵 B. 红蕉的叶子 C. 红蕉的生长环境 D. 红蕉的根部

  3. 诗中提到的“炎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红蕉》:苏轼也有一首关于红蕉的诗,可以与姜特立的这首诗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

诗词对比

  • 苏轼《红蕉》:苏轼的诗可能更多地描绘了红蕉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而姜特立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红蕉的品格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姜特立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纸鸢 左冯寺楼闲望 春昼 述怀 途次郑州 途次三绝 途次方城 天安殿酌献天书 题杨氏别墅 题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胞 政察 投袂荷戈 忠贞 芒鞋竹杖 鬼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聿字旁的字 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男中音 无鲑菜 攴字旁的字 家贫亲老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遮天盖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