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明

《清明》

时间: 2025-05-07 15:44:54

诗句

宫烛分烟眩晓霞,惊心知又度年华。

榆羹杏粥谁能办,自采庭前荠菜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44:54

原文展示:

宫烛分烟眩晓霞,惊心知又度年华。
榆羹杏粥谁能办,自采庭前荠菜花。

白话文翻译:

灯火摇曳中,晨曦透过烟雾,令人心惊地发现又一年已过去。
谁能为我准备榆树羹和杏子粥呢?我只能自采庭前的荠菜花。

注释:

  • 宫烛:宫中点燃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灯光。
  • 烟眩:烟雾弥漫,令人迷惑的样子。
  • 榆羹:用榆树叶或榆树果实做的羹,古时常用来形容清明节的食物。
  • 杏粥:用杏子煮成的粥,清明时节常吃的食物。
  • 荠菜花:荠菜的花,春天时节常见,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榆羹杏粥”是清明节时的传统食物,用以祭奠先人。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文学成就颇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细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清明》写于清明节,正值春天,诗人借此时节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的背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生活的深思。首句提到“宫烛分烟”,给人一种昏暗朦胧的感觉,隐含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接着“惊心知又度年华”,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无情,令人心痛。这种感受在清明节尤为深刻,因为这一节日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时刻,也是人们反思生命的契机。

后两句则转向生活的日常,诗人无奈地询问谁能为自己准备传统的清明食品,显示出对家常生活的渴望与追忆。最后一句“自采庭前荠菜花”,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荠菜花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生命和自然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宫烛分烟眩晓霞:描绘清晨时分,灯光与烟雾交织的景象,暗示着夜的结束与新一天的开始。
  • 惊心知又度年华:感叹时间的流逝,让人心中感到震惊和惆怅。
  • 榆羹杏粥谁能办:表达对传统食物的渴望,抒发对亲人的思念。
  • 自采庭前荠菜花:体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表现出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可度量的年华,形象化了时间的流逝。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惊心”赋予人类情感给时间的流逝,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明节的习俗,表达了对时间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深切理解,透过自然的景象,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烛:象征着温暖与夜的结束,带来新生的晨曦。
  • 榆羹杏粥:代表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承载着对祖先的追忆。
  • 荠菜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宫烛”指的是什么? A. 宫中的蜡烛
    B. 烟雾
    C. 照明工具

  2. 诗中提到的“榆羹杏粥”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丰富
    B. 对传统的怀念
    C. 自然的美好

  3.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与惆怅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清明》与史达祖的《清明》,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显沉重,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而史达祖则更注重个人的生活体验与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赏析入门》

相关查询

题滑州廨 诗一首 春集东园诗 侍先人游石桥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五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四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三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洞见底蕴 深于城府 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满三平 百功 亠字旁的字 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民谚 千克 丿字旁的字 圉师 手字旁的字 行不由路 酌数 用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秋高气肃 方字旁的字 包含绍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赆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