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1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2:36
一抹明霞黯淡红,
瓦沟已见雪花融。
前山末放晓寒散,
犹锁白云三两峰。
一缕晨曦映照出微弱的红光,
瓦沟里已经看到了融化的雪花。
前山的寒意正在慢慢散去,
仍旧锁住了几片白云在那几座山峰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白云”与“峰”常在古诗中用作自然景象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任宰相。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情,也有细腻之作,常常探讨社会、人生和自然。
创作背景:
《初晴》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时值北宋时期,国家面临许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生机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初晴》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在这首诗中,王安石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描绘,使得寒冷与温暖之间的过渡显得尤为自然。一抹明霞映照出微弱的红光,暗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的步伐正在悄然临近。瓦沟中融化的雪花象征着温暖的到来,带给人们一种欣喜的感觉。
诗中“前山末放晓寒散,犹锁白云三两峰”描绘了晨曦中的山景,一方面展示了寒意的逐渐消退,另一方面又通过“犹锁白云”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这种看似平淡的自然景象,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春天到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一抹明霞”中的“抹”可以理解为:
A. 一块
B. 一缕
C. 一张
D. 一片
诗中“瓦沟已见雪花融”表达的季节是: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诗中“犹锁白云三两峰”中的“犹”意为:
A. 仍然
B. 终于
C. 也许
D. 或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