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

时间: 2025-07-31 11:48:02

诗句

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1:48:02

原文展示

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白话文翻译

在我的家乡,松树和菊花已半荒芜,独自一人拄着杖,穷年累月只求一份安然。占卜得到的地灵并非依赖算命,而是知道人们的尊贵在于自己陶冶情操。早已熟悉郭璞的言论,常常感到其多有验证,而我老了,心中所想却比颜渊的“含意”更加疏远。我只想把这些道理写成方士的传记,借助您的名字和姓氏去出版一本新书。

注释

  • 家山:指作者的故乡。
  • 松菊:松树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和生命的长久。
  • 杖策:拄杖和策马,表示作者的行走和生活状态。
  • 地灵:指风水之地,常用于占卜。
  • 陶渔:陶冶情操,隐喻追求闲适的生活。
  • 郭璞:古代著名的风水师,寓意深远。
  • 颜含:颜渊,孔子的学生,以谦和著称。
  • 方士:指修道者,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和,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主张变法著称,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诗词方面则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感悟,尤其是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思考后,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在晚年时的自省与沉思,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家乡松菊的荒凉,暗示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接着,他通过占卜与陶冶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思考,认为真正的尊贵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利。诗中提到的郭璞与颜渊,暗示了王安石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同时也在自谦中流露出他对自我内心的疏离感。

在最后两句中,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希望将生活感悟写成书籍的愿望,借助他人的名声来传播自己的思想。这种对传统方士文化的追求与对自身思想的自信交织在一起,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复杂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山松菊半荒芜:描绘故乡的松树和菊花已经显得荒芜,反映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与对家乡的惋惜。
  2. 杖策穷年信所如:作者独自拄杖而行,一年四季流连于故乡,表现出一种游离和无所依的状态。
  3. 占见地灵非卜筮:通过占卜得知的“地灵”并不是依靠算命,而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4. 算知人贵自陶渔:强调个人的尊贵与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态度。
  5. 久谙郭璞言多验:深知郭璞的言论,常常有验证,显示出对古人智慧的尊重。
  6. 老比颜含意更疏:自谦地认为自己比起颜渊的理解更为疏远,表现出对自身境界的反思。
  7. 只欲勒成方士传:希望将这些感悟写成书籍,借此传递自己的思想。
  8. 借君名姓在新书:以他人的名声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显示出一丝谦逊与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只欲勒成方士传”,比喻希望能像古代方士一样追求智慧。
  • 对仗:如“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引用典故:通过提到郭璞和颜渊,增强了诗的文化厚度和历史感。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个人内心的修养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菊:象征高洁与长寿的品德。
  • 杖策:代表独自的生活状态,隐喻孤独。
  • 地灵:象征命运与风水的哲学思考。
  • 陶渔:象征对生活的陶冶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家山”指的是哪里?

    • A. 作者的故乡
    • B. 一个虚构的地方
    • C. 朋友的家乡
    • D. 一个历史遗迹
  2. “杖策穷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享受生活
    • B. 孤独与无奈
    • C. 喜悦与希望
    • D. 忧愁与绝望
  3. 作者希望借助谁的名声来传播自己的思想?

    • A. 自己
    • B. 郭璞
    • C. 颜渊
    • D. 君子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理想生活的思考。
  • 杜甫《登高》: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都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但王安石更侧重于理性思考和文化传承,而李白则展现出更多的浪漫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特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闺 送张肖甫 季冬夜西池君见过 北望二首 次张祜金山寺之韵 暮秋夜柬宗上人 秋庭 南伐 岁暮卢次楩过邺有感 杨白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麋沸蚁聚 力学笃行 竞今疏古 物极必反 齿字旁的字 胜任 深闭固拒 包含参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言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角音 穿云裂石 包含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祖的词语有哪些 栋折榱坏 寿山福海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