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4:33
洛阳春
作者:王操〔宋代〕
帝里山河景莫裁,
就中春色似先来。
暖融残雪当时尽,
花得东风一夜开。
艳日绮罗香上苑,
沸天箫鼓动瑶台。
芳心只恐烟花暮,
閒立高楼望几回。
在帝都洛阳,山河的美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这其中,春天的色彩似乎早已提前到来。
温暖的阳光融化了残雪,
花儿在东风的吹拂下,瞬间绽放。
艳丽的阳光照耀着华丽的园子,
热闹的音乐声在天上荡漾,仿佛在动摇瑶台。
我心中只怕烟花短暂而逝,
闲立在高楼之上,望着这美景,心中不禁感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洛阳”作为古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中描绘的春景与“烟花”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象征着繁华与短暂。
作者介绍:
王操,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洛阳春》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助洛阳的春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短暂时光的惋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洛阳春》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帝都洛阳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感慨。首句“帝里山河景莫裁”,引入了洛阳的壮丽景色,显示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就中春色似先来”,则强调了春天的到来是如此迅速而令人惊喜。
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暖融的阳光、融化的残雪、花儿在东风中的绽放,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后半部分的“艳日绮罗香上苑,沸天箫鼓动瑶台”,则将视线转向热闹的场景,展现了春日的繁华与热烈。诗人通过音乐、艳丽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欢乐气氛。
然而,最后两句“芳心只恐烟花暮,閒立高楼望几回”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一丝忧虑与惆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在欢快的春色中透出了一点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短暂时光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帝里”指的是哪个城市?
“暖融残雪当时尽”中的“残雪”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芳心只恐烟花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