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28
送赵民则少盐提举二首
汉庭近日少宗盟,
情选宗英副匠卿。
高帝子孙谁宿德,
翰林风月得先生。
又持一节湖南去,
政是三湘鴈北征。
但使远民蒙福了,
早归词禁赋新鹦。
送给赵民则少盐提举的两首诗
汉朝的朝廷最近缺少宗室的联盟,
情义选择了宗英作为副匠卿。
高祖的子孙中,谁能继承德行呢?
只有翰林的风雅才配得上您。
又带着一纸公文去湖南,
政务是关于三湘地区的大雁北归。
只要远方的百姓能够得到福祉,
就早日返回朝廷,赋作新的诗篇。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生于江西。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在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方面成就斐然。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朝廷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送别赵民则,表达对其前途的祝愿,同时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以及对民生的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朝廷的现状与赵民则的前程,展现了诗人对政治和民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汉庭近日少宗盟”,暗示朝廷内部的分裂与缺乏团结,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的“情选宗英副匠卿”表明了赵民则在这种背景下的出众之处,强调了其被选中的必然性。
高祖的子孙被提及,诗人质疑谁能继承先辈的德行,反映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才的渴求。最后几句则转向对赵民则的祝福,希望他在湖南的工作能够惠及民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百姓的关心与责任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人才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推崇和对民生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中提到的“汉庭”指的是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高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宗英”是指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杨万里的《送赵民则少盐提举》更关注个人的政治生涯与民生问题,而王之涣则是描绘自然景观与豪情。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但角度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背景,体会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