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易允升画像赞

《易允升画像赞》

时间: 2025-08-01 05:25:01

诗句

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

定知得句来,暗喜见眉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5:25:01

原文展示:

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
定知得句来,暗喜见眉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容的特征:他稀疏的胡须似乎快要没有了,短短的鬓发已经秃了。想必他在写诗的过程中,内心暗自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句子,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注释:

  • 疏髯:稀疏的胡须。
  • :捻、拧,指用手捏。
  • 欲无:几乎没有。
  • 短鬓:短的鬓发。
  • 搔已秃:搔头发已经秃了。
  • 定知:一定知道。
  • 得句来:找到合适的诗句。
  • 暗喜:心中暗自高兴。
  • 见眉目:看到了一些希望或线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少微,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于士族家庭,曾任职于地方,性格豪放,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田园风景和人情世态而著称。杨万里的诗歌常蕴含哲理,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易允升画像赞》是杨万里为朋友易允升所作的诗,画像表达了对易允升的赞美与欣赏,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形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友人创作过程的理解和赞赏。诗中“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两句,描绘出易允升的形象,突出其年岁渐长,容貌已显苍老,但却在诗的创作中找到了乐趣。最后两句“定知得句来,暗喜见眉目”则转向内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理解与欣喜,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相结合,展示了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髯撚欲无:描写了易允升的胡须稀疏,几乎看不到,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2. 短鬓搔已秃:短短的鬓发已经秃落,进一步强调了老去的痕迹。
  3. 定知得句来:诗人在此推测,易允升在创作时一定有所领悟。
  4. 暗喜见眉目:虽然外表显得苍老,但内心却暗自高兴,说明他在创作中找到了乐趣和灵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具体的形象(稀疏的胡须、短鬓的头发)来比喻内心的感受与创作的乐趣,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易允升外表的描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友人深沉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须:象征年岁和智慧,稀疏的胡须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鬓发:短而秃的鬓发也代表着老去,却与内心的创作热情形成对比。
  • 眉目:象征着希望和灵感的闪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髯”指的是: A. 稀疏的胡须
    B. 短发
    C. 眼睛
    D. 鼻子

  2. 诗人对易允升的态度是: A. 失望
    B. 赞赏
    C. 冷漠
    D. 生气

  3. “暗喜见眉目”中的“眉目”可以理解为: A. 面容
    B. 线索
    C. 朋友
    D. 创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送友人》
  • 李白的《赠友人》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安石的《送友人》进行对比,杨万里侧重于友人的外貌和内心的共鸣,而王安石则更加强调友谊的深厚与离愁的惆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友谊观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翠楼吟 其一 春信 翠楼吟 翠楼吟 翠楼吟 江楼,白石韵 翠楼吟 其二 翠楼吟 其一 翠楼吟 乌石山寺新结词社,示同社者 翠楼吟 其二 继莲畦为江藩,与端督龃龉。朝命移甘肃,于道令权皖抚,故为此 翠楼吟·题贵州兴义蒋秋溪先生《泽畔行吟图》,丁亥1947 翠楼吟 焦山怀古和白石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莫难于周密 怕死鬼 老靠 斗字旁的字 骛神 门颊 征名责实 魑魅罔两 辰字旁的字 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肆铺张 平地风波 晷候 齿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