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2:51
两马齿俱壮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两马齿俱壮,自骄千里材。
生姿何轩轩,或是龙之媒。
一马立长衢,顾影方徘徊。
一马裂衔辔,奔嘶逸风雷。
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
奔岂欲野齕,久羁羡驽骀。
两马不同调,各为世所猜。
问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两匹马的牙齿都强壮,自己骄傲地宣称是千里马。
它们的姿态何等英俊,或许是龙的配偶。
一匹马站在宽阔的街道上,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徘徊不前。
另一匹马咬紧缰绳,奔腾嘶鸣,犹如风雷般迅猛。
立着的马难道能吃饱草豆,恋恋不舍地常常想要回去吗?
奔跑的马难道是想去啃食野草,长久羡慕那些驽马和骏马吗?
两匹马的调子各自不同,都是为世人所猜忌。
它们无法用言语交流,这使我心中感到悠然自得。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王安石以其政治改革著称,同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也有卓越贡献。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王安石进行新法改革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人才和自由的思考,表现出对不同处境与选择的关注。
《两马齿俱壮》以两匹马为喻,表面上描绘了马的壮丽与奔腾,实则深藏对人事的思索。诗中首先描绘了两匹马都具有强壮的牙齿,象征着它们的才能和潜力。接着,通过描写一匹马的犹豫与徘徊,另一匹马的奔腾,构建出一种对比,表现出不同个体在选择与机遇面前的不同反应。王安石通过这两匹马,隐喻了社会中人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诗中“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一语,深刻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一匹马静立不动,但它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去的思念;而另一匹马则在追求奔腾的自由,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深思与哲理的探求。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选择、机遇与自由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与个体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才的不同选择与命运,表现了对自由与羁绊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匹马分别代表什么?
A. 自信与懦弱
B. 人才的不同选择
C. 速度与力量
D. 过去与未来
诗中“恋栈常思回”意指什么?
A. 渴望自由
B. 对过去的留恋
C. 追求荣华
D. 迷失方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