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2:17
晚晴步谒杨令于乌龙寺
作者:朱翌 〔宋代〕
举头廓廓见晴虚,
山色秋光得自如。
杖履可行三里近,
斧斤不赦万松疏。
上人坐设刀圭饮,
乃祖家无担石储。
语罢寒温晚归去,
相逢应不问迁除。
抬头远望晴空万里,
山色与秋光自是美丽。
拄着杖子走了三里路,
砍伐松树的声音不曾减少。
高人坐着,刀圭旁边饮酒,
他的祖上家中没有担子和石储。
聊完天,寒意袭来,晚归去,
相逢时应不再问迁移的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步行至乌龙寺拜访友人,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朱翌的《晚晴步谒杨令于乌龙寺》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抒情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开篇“举头廓廓见晴虚”,便以清朗的天空引入,营造出宁静而广阔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无忧无虑的境地。
接着,诗人描绘山色与秋光的和谐,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此处的“杖履可行三里近”更是体现出诗人对山水的亲近,表明他在这条路上所获得的宁静与惬意。而“斧斤不赦万松疏”,则暗示了自然的脆弱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富有思考深度。
中间几句描绘高人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添了人文气息。最后几句“相逢应不问迁除”,则反映出诗人对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表达了不问世事的洒脱与淡然。
全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合了哲理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举头廓廓见晴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杖履可行三里近”中的“杖履”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