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57
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黄菊花香气四溢,绝对是世间的奇花,然而在重阳节时却被误以为是与茱萸相配的花。菊花开放得晚一些,越是经历霜冻越显得高洁,真让人忍俊不禁,笑那些小孩竟然说这花已经过时了。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是表现对国家、对民众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在重阳节前夕,折下菊花,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重阳节是传统的赏菊节日,陆游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反思与对生命的珍视。
这首《九月十二日折菊》以菊花为主题,展现了陆游对菊花的深情厚谊。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高和坚韧,尤其在秋冬时节,菊花依然妍丽,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诗中“黄菊芬芳绝世奇”一句,强调了菊花的独特与芬芳,体现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与珍视。
其次,诗中提到“重阳错把配萸枝”,以重阳节的习俗引入,表达了对传统与现实的思考。重阳节期间,茱萸和菊花常常一起被提及,作者在此句中则用“错把”二字,表现了对传统习俗的质疑与反思。
“开迟愈见凌霜操”让人感受到菊花在严寒中盛开的坚韧,正如诗人自身的处境,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挫折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意象不仅呈现了菊花的美丽,更隐喻了作者对理想与信仰的执着。
最后一句“堪笑儿童道过时”,通过小孩的无知,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无奈。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时间的无知,正是对大人世界的讽刺,带有淡淡的幽默。
整首诗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习俗的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展现了菊花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自己在逆境中仍旧坚持理想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九月十二日折菊》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陆游
C. 李白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答案:C
“开迟愈见凌霜操”意指什么?
A. 菊花开得早
B. 菊花在寒霜中依然盛开
C. 菊花已经凋谢
答案:B
对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