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4
头陀寺观王简栖碑有感
作者:陆游
舟车如织喜身闲,
独访遗碑草棘间。
世远空惊阅陵谷,
文浮未可敌江山。
老僧西逝新成塔,
旧守东归正掩关。
笑我驱驰竟安往,
夕阳飞鸟亦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车游览的情景,心中感到悠闲自在,独自来到杂草丛生的遗碑旁。眼前的景象令我惊叹,仿佛在无边的历史中翻阅着古老的陵墓与谷地,但那些文人墨客的名声终究无法与壮丽的江山相提并论。老僧已经西去,新的塔楼也已建成,守护的老者已经东归,正好掩上了寺门。嘲笑我匆匆忙忙的奔波,实际上我也只是想要找到归属,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似乎也在告诉我,归去是何等自然的事情。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陆游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清新、沉郁见长,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王简栖碑,是陆游在旅途中所见,激发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舟车喧嚣与草丛碑刻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人生的哲思。诗的开头以“舟车如织喜身闲”引入,传达出一种放松自在的情绪,似乎在众多的旅行者中,诗人却选择了一条独自的道路,去探访那些被遗忘的历史遗迹。接下来的“世远空惊阅陵谷”,更是将诗人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自己与大自然、历史的渺小和无奈。通过“文浮未可敌江山”,陆游表达了对当代文人名声的反思,认为与大自然的壮丽相比,文人的名声是微不足道的。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老和尚的归去与新塔的建立,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一句“夕阳飞鸟亦知还”则是对归宿的向往,诗人通过夕阳与飞鸟的意象,传达了对生活归属感的渴望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与人生的哲理,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感悟,探讨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意义与归属的渴望。诗人的思考在悠闲中流露出对壮丽江山的敬畏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深刻而温柔的哲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歌的外在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舟车如织”是指什么?
A. 交通繁忙
B. 风景如画
C. 人生旅途
诗人对文人名声的看法是?
A. 非常重要
B. 微不足道
C. 令人向往
诗最后提到的“夕阳飞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和谐
C. 归宿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头陀寺观王简栖碑有感》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但陆游更强调历史的沉淀与归属感,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人生态度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