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览镜有感

《春日览镜有感》

时间: 2025-05-02 11:10:47

诗句

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忽与乡曲齿,方惊年许多!有眼不自见,尚谓朱颜酡;今朝镜中逢,憔悴如枯荷。

形骸即迁变,岁华复蹉跎;悟此吁已晚,即悟当若何?

乌兔两恶剧,不满一笑呵;但淬割愁剑,何须挥日戈。

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我亦兴不浅,健起相婆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0:47

原文展示

春日览镜有感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
忽与乡曲齿,方惊年许多
有眼不自见,尚谓朱颜酡
今朝镜中逢,憔悴如枯荷。
形骸即迁变,岁华复蹉跎
悟此吁已晚,即悟当若何?
乌兔两恶剧,不满一笑呵
但淬割愁剑,何须挥日戈。
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
我亦兴不浅,健起相婆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身老去的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习惯于不觉老去,心中仍怀有壮志,但无意中发现自己早已与乡村的老者无异。镜中映出的自己,面容憔悴,犹如枯萎的荷花。虽然身体和岁月的流逝让他感到惋惜,但他突然意识到这种感悟来得太晚,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尽管时间无情,但他仍然希望能在儿童的欢声笑语中找到乐趣,参与他们的舞蹈和歌唱,重拾青春的活力。

注释

  • 习气:习惯或习性,指的是一种形成的生活状态。
  • 壮心:年轻时的志向和理想。
  • 乡曲齿:指乡村的老人,暗示自己也逐渐变老。
  • 朱颜酡:红润的面容,形容年轻时的美貌。
  • 憔悴:形容容颜憔悴、精神不振。
  • 枯荷:枯萎的荷花,象征衰老和失去活力。
  • 岁华蹉跎:岁月的流逝,光阴的蹉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致能,号少园,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面容的变化,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因而写下这首感慨万千的诗。

诗歌鉴赏

《春日览镜有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反思。通过春日的明媚与镜中憔悴的对比,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开篇中,诗人用“习气不解老”表达了对生活习惯的无奈,虽然心中依然怀有壮志,但却不知不觉中已步入老年。接着,诗人通过对乡村老者的描绘,反映了自身的变化,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今朝镜中逢,憔悴如枯荷”一句,直白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对容颜的摧残,令人感到惋惜。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试图寻找解脱的方式,虽然感叹已经晚了,但仍希望通过儿童的欢声笑语找到生活的乐趣,重拾年轻的活力。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哲思,既有对时间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习气不解老:指自己习惯于生活,未能意识到年华已逝。
  2. 壮心故嵯峨:内心的壮志依旧如山般高耸。
  3. 忽与乡曲齿:忽然发觉自己已经与乡里的老人无异。
  4. 方惊年许多:惊讶于自己已年过许多。
  5. 有眼不自见:虽然有眼睛,却看不到自己的变化。
  6. 尚谓朱颜酡:还以为自己面容依旧红润。
  7. 今朝镜中逢:今天在镜中看到自己。
  8. 憔悴如枯荷:发现自己憔悴得像枯萎的荷花。
  9. 形骸即迁变:身体和形态都已经发生变化。
  10. 岁华复蹉跎:岁月不断流逝,光阴错失。
  11. 悟此吁已晚: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感叹已为时已晚。
  12. 即悟当若何:反思自己该如何面对。
  13. 乌兔两恶剧:比喻乌兔两者的时间流逝,令人无奈。
  14. 不满一笑呵:面对这一切,唯有苦笑。
  15. 但淬割愁剑:只需磨砺自己的内心,割除忧愁。
  16. 何须挥日戈:不必用力去抗争,日子自会过去。
  17. 儿童竞佳节:儿童们在欢庆佳节。
  18. 呼唤舞且歌:呼喊着跳舞和歌唱。
  19. 我亦兴不浅:我也感到兴奋不已。
  20. 健起相婆娑: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枯荷”比喻衰老的容颜,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既感到惋惜,也希望能在儿童的欢乐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省和反思。
  • 枯荷:象征衰老与失去的美。
  • 儿童:象征纯真、快乐和生命的希望。
  • 欢声笑语: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变化? A. 面容红润
    B. 憔悴如枯荷
    C. 年轻如昔
    D. 无变化

  2.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愤怒
    C. 感慨与无奈
    D. 愉悦

  3. 诗中提到的“儿童”代表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纯真的快乐
    C. 无知的象征
    D. 童年回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春日览镜有感》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范成大更多地聚焦于自我反省,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 王之涣的《登高》与范成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壮志未酬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漳州张九使君 酬房杭州 酬本部韦左司 春草谣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悲歌五 金珰玉珮歌 露青竹杖歌 丘小府小鼓歌 梁司马画马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徒讬空言 借酒浇愁 黑松使者 匡鼎解颐 包含布的成语 乘龙配凤 取譬引喻 雨字头的字 稇载而归 详谨 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眼跳心惊 赫赫之名 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