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33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我因眼疾而看不清春天的科举榜单,文人的竞争场合如今也变得公正开放。我的朋友们都已考中进士,我却已白发苍苍,仍在山中隐居。纵然我在世上未曾做错什么,唯有上天才是我的媒介。长安的距离一点也没有感觉远,我希望能再次回到这里,争取一个名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生于世家,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政治斗争而屡遭贬谪,后隐居于山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反映他对科举的感慨与无奈,表达了对友人得志的祝贺及自己未能如愿的惋惜之情。
《出山》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及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病眼看春榜”,以“病眼”引入,象征着作者因岁月流逝而造成的无力感,暗示他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与失落。接着提到“文场公道开”,则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虽然环境变得更为公正,但对他而言却已无关紧要。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一句,既表现出他对朋友们得志的欣慰,也流露出自己因年纪渐长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则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似乎一切都在上天的掌控之中。
最后一句“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是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心中依然怀有对名利的向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感受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表现了隐士对于世事的深刻思考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与人生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荀鹤的“病眼”指的是什么?
A. 眼疾
B. 年龄
C. 心情
D. 朋友
“长安不觉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渴望
C. 无奈
D. 怨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荀鹤的《出山》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反映了对名利与理想的追求,但杜荀鹤更加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出一种豪情与壮志。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