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3:49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
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
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这条道路说是走到了尽头,其实依然未了;闲言闲语如今就暂且闲谈吧。
自古以来就没有固定的住处,那么这次离去又要向哪个山去呢?
在片石的树荫下,斜阳的光影映在潭水之间。
请师父留下几句偈语来作别,恐怕再也无法回到人间。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内容和风格与唐代的禅宗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杜荀鹤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730年,卒年不详。他在文学上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为社会动荡,诗人身为僧侣,对人生的无常和心灵的追求有所感悟,诗中蕴含着对佛教思想的探讨。
《送僧》是杜荀鹤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思考。诗的开头“道了亦未了”便设下了一个哲理性的基调,表明即使在追寻的道路上,真正的目的地却是模糊不清的。接下来的“言闲今且闲”则是对当下时光的感悟,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不仅揭示了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无依,也反映了诗人对存在的困惑与思考。接下来的意象,片石树阴和斜阳潭影,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仿佛在告诉读者,虽然人生无常,但在自然中仍然可以找到片刻的安宁。
最后的“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更是感人至深,一方面是对师父的依依不舍,另一方面也暗藏着对于未来的未知和对人世的眷恋,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思与情感交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漂泊,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师长的敬重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道了亦未了”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请师留偈别”中的“偈”指什么?
诗中反映了哪种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