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9:52
远碧绕庭色,参差映日明。
竹间翠烟发,竹外双鸠鸣。
径曲繁枝袅,嫣红入望盈。
博山微一缕,烟浮画罗生。
芳树清风起,飘飖落霰轻。
庭院周围笼罩着远处的碧色,斑驳的光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竹林间翠绿的烟雾缭绕,竹子外面双鸠在鸣叫。小径弯曲,繁枝轻轻摇曳,嫣红的花朵让人目不暇接。博山上轻烟飘浮,如同画作般生动。芳香的树木在清风中轻轻摇曳,飘落的霰如同轻盈的雪花。
此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沈宛君,明代女诗人,生活在明代中期,曾以才情和才艺闻名。她的诗作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沈宛君在疏香阁居住之时,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表达了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开头几句描绘庭园的远方碧色与明亮的光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竹林间的翠烟和双鸠的鸣叫,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和谐,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接下来的“径曲繁枝袅,嫣红入望盈”,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用“博山微一缕”和“飘飖落霰轻”收尾,进一步强化了诗中轻盈、悠然的意象,渗透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描绘的景色主要是哪个元素?
“竹外双鸠鸣”中的“双鸠”象征什么?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
沈宛君与杜甫的自然描写。沈的诗更显细腻柔和,杜的诗则多了些壮阔气象,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