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9:27
念奴娇 其二 述感,和彭羡门韵
作者: 董俞 〔清代〕
几许奇才,与龙泉并瘗夜光同碎。
谁是黄梁初梦醒,甘作挂冠仙尉。
挟瑟灯前,遗簪席上,且学淳于醉。
荷衣桂桨,素怀欣此时遂。
不妨轰饮悲歌,吹箫击筑,烂漫屠沽肆。
淀水笭箵秋雨后,消受素莼丹鲙。
词社凄凉,酒徒零落,一半嗷嗷鬼。
黑甜软饱,问醉乡何如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成就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有多少奇才,与龙泉的宝剑一起被埋没,夜光也随之破碎。谁又能在黄梁梦醒时,甘愿做个挂冠而去的仙人呢?在灯下弹琴,席上遗落的簪子,暂且学着醉酒的样子。穿着荷衣,划着桂桨,此刻的心情是多么愉悦。尽管可以痛快地饮酒悲歌,吹箫击筑,享受热闹的酒肆。秋雨过后,水面上飘浮的素莼和丹鲙可以让我慢慢品尝。词社的凄凉,酒徒的稀少,许多人都像鬼魂般悲鸣。而我则在问,醉乡的睡眠到底如何?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绘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人生与理想的思索,抒发对才华与现实碰撞的感慨。
此诗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内容上则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诗人以"几许奇才"开篇,直接引入对才华与人生遭遇的思考,表达出对那些未能成就理想的人的惋惜。接着,通过描绘黄梁梦醒、挂冠仙尉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诗中对酒的描写,既是对当下畅饮的享受,也是对过往无奈的寄托,体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每一句都紧扣主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在"不妨轰饮悲歌"的句子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对酒的放纵态度,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与慰藉。最终,"问醉乡何如睡"的反问,既是对生活的自省,也是对未来的迷茫,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气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才华与理想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享乐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泉”象征什么?
“不妨轰饮悲歌”中的“轰饮”指的是什么?
“问醉乡何如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