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9:29
题姜笠人
作者: 伍光瑜 〔清代〕
离离瓣染红绡色,
细细丛抽紫玉丝。
忽触子规声里事,
曲阑庭院暮春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第一句“离离瓣染红绡色”意指花瓣如绡布般染上了红色,鲜艳而生动;第二句“细细丛抽紫玉丝”形容细细的花朵如紫色玉丝般缠绕生长。接着,诗人忽然听到了子规鸟的叫声,这让他回想起往事,最后一两句描绘了在曲阑庭院中度过的暮春时光,渗透着一种淡淡的惆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伍光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花鸟景象,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化。
《题姜笠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与惆怅。开头两句通过鲜艳的花瓣和紫色的丝线,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繁华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此时,诗人似乎被这种美丽所吸引,然而随着“忽触子规声里事”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基调悄然变化,开始引向一种深沉的思考与回忆。子规的叫声不仅打破了春日的宁静,也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曲阑庭院暮春时”则把时空拉回到现实,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略显伤感的场景,庭院的曲阑与暮春的氛围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整首诗在轻盈中透出一丝伤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子规的哀鸣,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思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与“红绡”相对应?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暮春”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风格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