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15
尖新秋意晚晴中,
六尺筇枝满袖风。
草合断桥通暗绿,
竹摇残照漏疏红。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的天气和景色:在晚晴的天空下,秋意渐浓。手中握着六尺长的筇竹杖,袖子里掠过凉风。草丛生长得繁茂,断桥上通向一片暗绿色的水域,竹子在夕阳的余晖下轻轻摇摆,透出稀疏的红色光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描绘的景象和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蕴含的情感。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仲殊,号天池,金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生于约1190年,卒年不详。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哲思,尤其擅长描写秋天的景色。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元好问的《三乡杂诗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初秋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首句“尖新秋意晚晴中”便生动地传达了初秋的气息,透过“尖新”二字,诗人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清新而又略带凉意。接下来的“六尺筇枝满袖风”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手握筇竹杖,在初秋的天气中漫步,衣袖飘动,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的后两句“草合断桥通暗绿,竹摇残照漏疏红”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草木繁茂,断桥的存在似乎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而“暗绿”与“疏红”的搭配,则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映衬出秋天的深邃与温暖。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仿佛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对自然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简洁却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尖新秋意”指的是哪个季节?
“六尺筇枝”中的“筇枝”主要用来做什么?
诗中提到的“草合断桥”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元好问与王维的诗作有着相似的自然题材,但风格各异。王维的诗更倾向于道教的虚无飘渺,而元好问则更具生活气息,强调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