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18
原文展示:
往者游青城,犹及二三老,
稽首出世师,数语穷至道。
妻子真弊屣,弃去恨不早。
俯仰才几时,残骸日衰槁。
吾儿有奇骨,亦复至幽讨。
金丹傥可成,白发何足扫!
白话文翻译:
往昔我曾游览青城山,依旧能见到那两三位老者;
我向这位出世的师傅叩首,几句话便探究了至理。
妻子和孩子如同破旧的鞋子,我早该将其弃去,恨自己不够早;
我俯视仰望,时间已过多少,只剩下残骸日渐衰老。
我的儿子有着奇异的骨相,亦能走进幽深的道理。
若是金丹真的能成,白发又算得了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家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哲学的向往及对人生的思考。在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磨难后,陆游寄情于诗,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陆游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青城山的游历与对老者的敬仰,表达了他对道教精神的崇拜与追求。全诗思路清晰,从回忆过去的游历入手,再到对生死、家庭的深刻反思,最后以对儿子的期望作结,展现出一种哲思的深度。
诗中通过“弃去恨不早”的自责,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无奈与对道教逍遥的向往。同时,诗中“金丹傥可成,白发何足扫”的句子,表达了对长生与超脱的渴望,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的蔑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体上,诗情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又不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陆游的独特个性与精神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道教文化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陆游提到的游览地点是哪个山?
“弊屣”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丹”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道教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的悠闲。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分析和学习资料,读者可以深入理解陆游的诗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