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4:50
寄题常州东山亭二首
谢傅英声高可攀,
结茅积土想东山。
常忧胜概一朝尽,
岂信风流千古还。
尘尾蒲葵供永日,
酒樽棋局奉欢颜。
贤侯心迹遥相望,
不使兰陵风月闲。
谢傅的声名高远让人仰望,
我在这里筑草屋堆土,向往东山。
常常忧虑美好的情景会在一朝之间消逝,
怎能相信那些风流人物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呢?
尘土飞扬的蒲葵树下,享受着漫长的日子,
在酒樽和棋局中,欢笑脸庞相对相伴。
贤良的侯公心迹遥远相望,
不让兰陵的风月变得空闲无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其《资治通鉴》闻名。其诗歌风格多反映历史和现实,关注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司马光任职常州期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寄题常州东山亭二首》通过对东山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诗中提到的“谢傅英声”不仅是对谢灵运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对那些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与追忆。东山在此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诗用词凝练,情感深邃,尤其是“常忧胜概一朝尽,岂信风流千古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认识,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此外,“尘尾蒲葵供永日”则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在最后几句中,贤侯的心迹遥相望,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让兰陵的风月闲置,体现出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历史名人的思考,也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展示了司马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体现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常忧胜概一朝尽”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贤侯”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