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应天院朝拜回呈景仁

《应天院朝拜回呈景仁》

时间: 2025-05-03 23:50:35

诗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

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0:35

应天院朝拜回呈景仁

原文展示: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
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白话文翻译:

鸡鸣时分就骑上马,过了河桥,何尝不是像东都赴朝一样匆忙。
红日已经高升,然而我仍在懒洋洋地睡觉,与你相比,实在是难得的逍遥。

注释:

字词注释:

  1. 鸡鸣:指黎明时分,鸡叫声响起,象征清晨。
  2. 上马:骑马,开始行程。
  3. 河桥:过河的桥,象征着出发的路途。
  4. 东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宋朝的都城。
  5. 早朝:皇帝召见大臣的早朝,代表着官场的繁忙。
  6. 红日:指太阳,象征时间的推移。
  7. 熟寝:懒洋洋地睡觉,未能早起。

典故解析:

  • 东都:在古代,东都指的是汴京,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常常与繁忙的朝廷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古为鉴”,提倡理学。其诗歌风格清新、朴实,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政治繁忙之际。诗人以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朝廷生活的苦闷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急促的早晨,鸡鸣声中,诗人骑马过桥,仿佛是急于赴朝的官员,表现出一种急迫的气氛。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入了诗人的内心独白,面对已高的红日,他却仍在沉睡,表现出对朝廷生活的厌倦与逃避。诗中“比君殊未得逍遥”一句,似乎暗示了诗人与他人(如朋友或同僚)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急促与懒散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这样的反差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官场压力时的普遍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鸡鸣上马过河桥:清晨鸡鸣,诗人骑上马,开始跨越河桥,表现出早起的匆忙。
  2. 何异东都赴早朝:与东都赴早朝的官员何等相似,强调了自己生活的忙碌。
  3. 红日已高犹熟寝: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但自己却还在懒懒地睡觉,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
  4. 比君殊未得逍遥:与他人相比,自己却未能享受到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鸡鸣”与“红日”的对比,展现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状态的不同。
  • 反讽:诗中表面上看似描述早朝的忙碌,实际上是一种对繁忙生活的反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体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士人在繁忙与闲适之间的心理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鸡鸣:象征清晨与新的一天开始,暗示一种忙碌。
  2. 红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3. 河桥:象征着离开与前行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鸡鸣上马”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诗人悠闲自在
    B. 诗人急于出行
    C. 诗人正在睡觉

  2. 诗中“比君殊未得逍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官场生活的满足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朋友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司马光的《应天院朝拜回呈景仁》,同样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但李白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司马光则更突显对官场繁忙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司马光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晨赴书局 送韩廷评婺州市征 祗答晏尚书怀寄之什 汴堤閒望 肃简鲁公挽词四首 寒夜 苦热二首 南郊祠所上章摄事二首 其二 秋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捐职 齐字旁的字 受祚 死马当活马医 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报还一报 隹字旁的字 避世金马 强房 空空妙手 洁腹 编组 包含涯的成语 偷梁换柱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