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0:56
谢兴宗惠草虫扇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吴僧画围扇,点缀成微虫。
秋毫宛皆具,独窃天地功。
细者及蛛蝥,大者缠阜螽。
枯枝拥寒蜩,黄蕊黏飞蜂。
翾然得生意,上下相追从。
徒观飞动姿,莫睹笔墨踪。
儿曹取真物,细校无不同。
恐其遂跃去,亟取藏中箱。
乃知艺无小,意精神可通。
不与误图蝇,能惑紫髯翁。
子猷状弹雀,藏宝传江东。
不知古何如,此画今为雄。
人墓木已拱,其徒颇能工。
旧法存百一,要足超凡庸。
友人幸为赐,物薄意何隆。
玩之不替手,爱重心无穷。
常如对君子,穆穆来清风。
全诗翻译
一位吴国的僧人把围扇画得栩栩如生,点缀的微小虫子宛如真实。细微之处都表现得如此精致,仿佛窃取了天地间的灵气。小虫如蛛丝般细长,大虫则如阜螽般巨大。枯枝上聚集着寒蝉,黄花蕊上粘着飞舞的蜜蜂。它们飘然生动,互相追逐。只看它们飞舞的姿态,却看不到画家的笔墨踪迹。小儿们拿来真正的虫子,细细对比,竟无区别。恐怕它们一旦跳走,赶紧放进箱子里收藏。于是我明白,艺术没有小的,意趣和精神是可以相通的。不像那些误画苍蝇的人,能让紫髯的老翁困惑。子猷画的雀鸟,传说中藏在江东。古代的画作如何,现在的画作却已成为杰作。墓前的木碑已然矗立,他的徒弟们也颇有才华。旧法仍然存留着一百种,然而要超越平庸,才算真正的艺术。朋友们幸运地赐予我这扇子,虽然物品微薄,但情意何其深厚。我玩弄着这扇子,手不离开,心中爱重无穷。常如对待君子的态度,清风徐来,心境安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是经典的历史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对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深入思考,强调了艺术的精细与内涵。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扇画虫的扇子,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深刻见解和对细致工艺的赞美。诗中对虫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创作态度。尤其在“徒观飞动姿,莫睹笔墨踪”一句,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生动性与真实感,仿佛虫子在扇子上真的有了生命。诗中反复提及“细校无不同”,不仅是对虫子形态的比对,也是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的体现。
作者在诗中提到“艺无小”,说明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重视。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常如对君子,穆穆来清风”来升华主题,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品德的追求,强调了艺术与道德之间的联系。整首诗不仅在描绘一幅画作,更在传达一种对生活与艺术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认真,强调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反映了艺术与生活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吴僧画的是什么?
A. 扇子
B. 墨画
C. 书法
D. 风景画
诗中提到的“秋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虫子
B. 细微之处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工具
“乃知艺无小”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艺术不需要技巧
B. 艺术创作的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C. 艺术只在乎结果
D. 艺术不需要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