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夏歌二首

《子夜夏歌二首》

时间: 2025-05-03 22:13:48

诗句

青莲如华盖,明珠朝露鲜。

风来荷盖侧,珠亦不成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3:48

原文展示

子夜夏歌二首
作者:公鼐 〔明代〕

青莲如华盖,明珠朝露鲜。
风来荷盖侧,珠亦不成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美丽景象:青色的莲花像华丽的伞盖,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亮。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倾斜,露珠也因此变得不再圆润。


注释

  1. 青莲:指的是青色的莲花,在古代文化中,莲花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2. 华盖:形容莲花的形态,像一把华丽的伞,给人一种遮挡和保护的感觉。
  3. 明珠:比喻露珠,形容其晶莹剔透。
  4. 朝露:指清晨的露水,通常在早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5. 荷盖:荷叶的盖子,形容荷叶的形态。
  6. 珠亦不成圆:露珠因风的吹动而变形,不再完美圆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公鼐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的夜晚,通常是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宁静夏夜的向往和对生命细节的珍视。


诗歌鉴赏

公鼐的《子夜夏歌二首》以莲花和露珠为主题,展现了独特的夏夜风情。诗的开头,通过“青莲如华盖”的形象,读者仿佛看到一片青色的荷塘,莲花的盛开给整个夏夜增添了生机与色彩。接下来的“明珠朝露鲜”则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美丽相结合,露珠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辉,令人心生向往。

风的描写是这首诗的关键,它打破了静谧的夏夜,带来了一丝动感。荷叶因风的轻拂而倾斜,露珠也随之改变形状,这一细节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夏日景象,更蕴含了对生命短暂和变幻莫测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瞬息万变的自然之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莲如华盖”:青色的莲花如同华丽的伞,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 “明珠朝露鲜”:早晨的露珠像明亮的珍珠,显得格外鲜艳。
  • “风来荷盖侧”:微风吹来,使荷叶轻轻倾斜。
  • “珠亦不成圆”:露珠因风而变形,不再是完美的圆形。

修辞手法

  • 比喻:青莲比作华盖,形象生动。
  • 拟人:风似乎有意识地来影响荷叶和露珠,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夏日美丽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和变化无常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柔和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莲:象征纯洁与高雅。
  • 明珠:象征珍贵与美丽。
  • 荷盖: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莲如华盖”中的“华盖”指的是:
    A. 花瓣
    B. 伞
    C. 荷叶
    D. 星星

  2. “明珠朝露鲜”中的“明珠”指的是:
    A. 明亮的星星
    B. 露珠
    C. 珍珠
    D. 水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的《春夜喜雨》:表现了对春天与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者都通过自然现象表达情感,但公鼐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人事之间的离别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赏析》

这份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公鼐的《子夜夏歌二首》,如有疑问或想进一步探讨的部分,请随时告诉我!

相关查询

更漏子 柳梢青 入声甘州(孤山寒食) 清平乐 题向伯侨吴松雪霁图三首 其二 孙氏女哀词三章 其三 孙氏女哀词三章 其二 秋日杂兴二首 其二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五 民信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一 拱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桓友 昭然著闻 竖心旁的字 偏室 池结尾的成语 日字旁的字 尚且 斋严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長字旁的字 成气候 田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宣之使言 颠倒衣裳 兰芝常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