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3
感泉山
作者: 李琮 〔宋代〕
才到林峦契赏心,
萧然便欲卸朝簪。
两三里路穿田水,
四五人家倚树阴。
渔叟投竿惊鹭宿,
牧童停留学禽音。
清丝洞裹泉声音,
流出空山换古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泉山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刚到山林间,就感到心情愉快,便想卸下头上的朝簪。沿着两三里路走过田水,看到四五户人家依偎在树荫下。渔翁在河边投竿,惊飞了正在栖息的白鹭;牧童停下来,模仿鸟鸣的声音。清澈的泉水在山洞中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古今的故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在唐诗宋词中常见。
作者介绍: 李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中。
创作背景: 《感泉山》创作于李琮游览泉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身心的放松,反映了宋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感泉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诗,诗中展现了一个宁静悠然的山水画面。开篇即以“才到林峦契赏心”引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初步感受,传达出一种愉悦与放松的心情。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间的田水和人家,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渔叟投竿惊鹭宿,牧童停留学禽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渔夫与牧童的生活场景,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渔翁的悠闲与牧童的天真,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清丝洞裹泉声音,流出空山换古今”,则通过泉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给人以深思。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索,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琮的《感泉山》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都市繁华
B. 乡村田园
C. 战斗场面
D. 海洋风光
诗中“渔叟投竿惊鹭宿”描绘的是什么?
A. 渔夫的劳动
B. 鸟儿的栖息
C. 牧童的嬉戏
D. 田水的流动
诗的最后一句“流出空山换古今”表达了什么?
A. 只有古代的故事
B. 对未来的希望
C. 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B 2.A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感泉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李琮的作品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表现了更深的哲理思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