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21
风泠泠,月明明,风月谁家砧杵声。
声声思远道,少妇朱颜老。
不但捣衣愁,愁在无衣捣。
不捣月下砧,欲捣游子心。
游子心非铁,闻之宁不折。
清风轻轻吹,明月高高挂,风中传来谁家捣衣的声音。
这一声声的叹息,思绪飘向远方,年轻的少妇已然容颜衰老。
她愁苦的不仅是捣衣的烦恼,更在于心中无衣可捣的孤独。
如果不在月下捣衣,她心中想念的游子又该如何安放?
游子的心并非坚硬如铁,听闻这些声音,怎能不感到心痛?
本诗中提到的“砧杵声”与“游子”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辛劳与对亲人的思念,常常用来描绘离别与孤独的情感。通过“月下捣衣”的意象,诗人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周密,字公谨,号青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擅长描写生活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许多游子离乡在外,家中的人们常常承受着思念之苦,周密通过此诗描绘了这一普遍的情感。
《秋砧怨》是周密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少妇在月下捣衣时的心境。开篇“风泠泠,月明明”,渲染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秋夜,风声与月光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紧接着,诗人以“声声思远道”承接,引出少妇对游子的思念,表现出她的愁苦和无奈。
“少妇朱颜老”的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年轻女子在思念中渐渐衰老的无情,令人心酸。而后“愁在无衣捣”则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她不仅为捣衣而愁,更在于心中无衣可捣,象征着失去与孤独。结尾“游子心非铁,闻之宁不折”则是情感的高潮,游子的心如铁般坚硬,但终究也难以承受这份思念的重压,揭示了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透过简练的语言,将思念、孤独和愁苦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逐句解析:
风泠泠,月明明,风月谁家砧杵声。
声声思远道,少妇朱颜老。
不但捣衣愁,愁在无衣捣。
不捣月下砧,欲捣游子心。
游子心非铁,闻之宁不折。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妇在月下捣衣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风泠泠”主要形容什么?
“游子心非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少妇朱颜老”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周密的《秋砧怨》更侧重于女性的内心感受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琵琶行》则通过乐器与音乐的意象表现离愁别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