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枝歌送萧月潭

《竹枝歌送萧月潭》

时间: 2025-04-23 10:38:16

诗句

子期逝矣谁知音,堪舆茫茫劳我心。

石坛后夜好明月,忆尔琴中飞佩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38:16

原文展示:

竹枝歌送萧月潭
子期逝矣谁知音,
堪舆茫茫劳我心。
石坛后夜好明月,
忆尔琴中飞佩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子期的思念。子期已去,谁能理解我的心声?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我的心情倍感劳累。夜晚,在石坛后面明亮的月光下,我怀念你弹琴时的那悠扬音韵。

注释:

  • 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师,代表着高超的音乐才能,常被用作对友人深刻怀念的象征。
  • 堪舆:指的是地形、环境等,这里指广阔的天地。
  • 茫茫:形容广阔无垠,也有迷惘的意思。
  • 石坛:可能是古代的祭祀或聚会场所,暗示沉静的环境。
  • 飞佩吟:形容琴声如佩饰轻轻摇动,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典故解析:

  • 子期:在古代文人中,子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与伯牙的友谊被后人广泛传颂,象征着知音难觅。诗中提及子期,既是对其音乐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其离去的惋惜。
  • 明月:月亮在古诗中通常象征着思念和孤独,诗人通过月光的明亮来映衬自己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綝,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回忆起与子期的往事,因而感慨万千,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竹枝歌送萧月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朱綝通过对已故友人子期的怀念,展现了深切的友谊与孤独感。开篇以“子期逝矣谁知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无奈与孤独。接着的“堪舆茫茫劳我心”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忧伤,面对浩瀚的天地,自己却感到无所依靠。

第三句“石坛后夜好明月”将场景描绘得宁静而清晰,明月的清辉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回忆的空间。最后一句“忆尔琴中飞佩吟”则是对友人琴声的怀念,琴声如佩饰般轻盈,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友人的追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音乐的执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期逝矣谁知音”:表达了对已故朋友子期的深切怀念,感叹世间难有人知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 “堪舆茫茫劳我心”:在广阔的天地中,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惆怅愈发显得明显。
    • “石坛后夜好明月”:描绘出夜晚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氛围。
    • “忆尔琴中飞佩吟”:用音乐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形象地表现了琴声的轻灵与优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飞佩”,形象生动,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子期的怀念,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竹枝:象征纯洁与坚韧,常用于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感情状态。
  • 琴声:代表音乐的美好与友谊的深厚,作为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期逝矣谁知音”中的“子期”指的是: A. 一位琴师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画家

  2. 诗中提到的“石坛后夜好明月”描绘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安静的夜晚
    C. 喧闹的集市

  3.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音乐的赞美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思念情感与这首诗相似,但《静夜思》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竹枝歌送萧月潭》则更强调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咏史上·张敞二首 咏史 太极中事事皆有即无佛 程朱之学 其二 咏史下·高堂隆 咏史上·孔子 有感 和叔父九日后楼集 论语·巧言令色章 姚国秀十咏·信芳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惠允 罪有应得 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历精图治 立字旁的字 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腼瞢 包含刚的成语 外来物种入侵 穷猿奔林 沙橘 翦爪断发 音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骑驴索句 蒻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