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论语·巧言令色章

《论语·巧言令色章》

时间: 2025-05-06 18:39:28

诗句

正色忠言始是人,一毫巧令兽为邻。

本心面目无难见,识比非仁即是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9:28

原文展示:

论语·巧言令色章
正色忠言始是人,一毫巧令兽为邻。
本心面目无难见,识比非仁即是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正直的言辞和忠诚的劝诫才是真正的人性,一点点的巧言令色只会使人沦为兽类。真正的内心和真实的面目并不难以辨认,明白善恶与仁义的标准才是真正的仁义。

注释:

  • 正色:这里指的是严肃、正直的态度。
  • 忠言:诚恳的劝告。
  • 巧令:花言巧语,指虚伪、狡猾的言辞。
  • 兽为邻:比喻和不正之人交往。
  • 本心面目:指人的真实内心和本质。
  • 识比非仁:理解什么是仁义与非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作品多探讨人性、道德等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考与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上盛行虚伪与表面功夫。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诗揭示真诚与虚伪之间的界限,呼吁人们保持真实的内心与言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真正的人性在于真诚和正直,而非巧妙的言辞。首句“正色忠言始是人”强调了忠诚的劝告和严肃的态度是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随后的“巧令兽为邻”则对比了那些只会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人,这种人甚至不如兽类,因为兽类尚且有其本能的真实。

接下来两句“本心面目无难见,识比非仁即是仁”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人真正的本心与面目是清晰可见的,只有真正明白何为仁义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者。整首诗以对比手法突出了人性之善与恶,警示读者要以真诚之心待人,避免被虚伪的表象所迷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色忠言始是人:强调正直和忠诚的劝言是人应有的本质。
  2. 一毫巧令兽为邻:稍微的花言巧语使人沦为兽类,暗示虚伪的本质。
  3. 本心面目无难见:真实的内心和外在表现是容易辨认的。
  4. 识比非仁即是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仁义才是真正的仁者。

修辞手法:

  • 对比:正色与巧言、仁与非仁的对比,突出人性之善与恶。
  • 比喻:将虚伪的人比作兽,强调其低级与不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倡导真实与正直,反对虚伪和表面功夫。诗人通过对比与揭示,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色:象征真诚、正直。
  • 忠言:寓意真挚的关怀与劝诫。
  • 巧令:象征虚假与狡诈。
  • :象征人性的高尚与道德的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正色忠言”指的是什么? A. 虚伪的言辞
    B. 正直的劝告
    C. 随意的玩笑
    答案:B

  2. 根据诗意,巧言令色的人被比作什么? A. 人
    B. 兽
    C. 圣人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仁”代表什么? A. 财富
    B. 正义与道德
    C.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其他章节,如“为政”篇,探讨为人处世之道。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则是另一种豪放与洒脱的人生态度,展示不同诗人对人生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 《论语》相关研究文献
  • 陈普生平及其作品分析书籍
  • 宋代文学概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风波 元韵和陈锡纯同志《离休有感》 定风波欲睹芳妍 定风波 定风波 定风波 摩诃池 定风波 摩诃池 定风波 题病山松菊障子,李子申画也 定风波 寄詽斋 定风波 定风波 依秋体十日词之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跌脚绊手 瘠人肥己 登峰造极 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歆美 干字旁的字 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人废言 打人骂狗 钻石 践律蹈礼 兀字旁的字 不易一字 包含屡的成语 齊字旁的字 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腥生 比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