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20
殢人娇 其二 曾韵寿词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
喜银蟾十分增晕。
嫦娥飞下,见雾鬟风鬓。
念八景园中,画谁能尽。
慢奏云韶,美斟仙酝。
清不寐桂香成阵。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
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
在露水滋润的天空下,中秋的美景最为动人。
喜见皓月升起,光辉愈加明亮。
嫦娥从天而降,轻盈的身影在雾霭中显现。
我想起八景园中,那幅画又有谁能描绘得尽善尽美呢?
慢慢奏响云间的乐曲,品味着美酒。
夜深人静,桂花香气如阵阵袭来。
我愁苦的是今晚的天气,难以捉摸又阴晴不定。
但我期待着与你重聚,奈何未来的约定难以问询。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中秋节前夕,正值秋收季节,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渴望与友人团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殢人娇 其二》是一首富于抒情的词作,展现了中秋夜的迷人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以“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点明时节,接着引入“银蟾”的意象,突显月亮的明亮与皎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嫦娥的描写,既是对神话的引用,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词中对“八景园”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慢奏云韶,美斟仙酝”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展现了人间的欢乐与美好,然而接下来的“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形成了情感的对比与反差。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最后一句“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与对未来不可知的无奈,充满了情感的深邃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色与人们对团聚的渴望展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银蟾”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八景园”象征什么?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