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4:09
学阮公体三首
作者:刘禹锡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全诗翻译:
少年时怀有志向,但在这个时代却难以追寻理想。
只说绳子本身应该是笔直的,哪里知道房间是可以欺骗的?
即使经历百次胜利,也难以考虑到敌人,三次折磨才能成为良医。
人生如果没有失意,又怎能渴望知己呢?
北风让老骥感到悲伤,秋霜使猛禽动荡不安。
出门在外路途遥远,平坦的野地布满阴影。
灭绝了驰骋的绝塞,迅速地振作精神拂过华丽的森林。
不因感受到这衰老的季节,又怎能激发出壮心呢?
昔日贤者多有气节,却忧国而不谋身。
目光回顾千年的历史,心灵与古人交融。
侯门之中有仁义,灵台之上满是苦辛。
不学习如磬的腰身,徒然让甑中生出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刘禹锡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常表达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禹锡遭遇政治挫折时期,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及对历史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刘禹锡的《学阮公体三首》以其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而著称。全诗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的感受,展现出诗人对年轻时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篇即以“少年负志气”引入,表现出年轻人心中燃烧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于理想的怀疑。诗中多次使用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甘。
诗的后半部分,刘禹锡通过“朔风悲老骥”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理想的艰难,老骥虽有壮志,终究难以再驰骋。诗的最后两句则以“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总结,揭示出在权贵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强调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努力。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情感也层层递进,读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轻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自身信念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刘禹锡的《学阮公体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忧国忧民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C. 对人生的无奈
“朔风悲老骥”中的“老骥”比喻什么?
A. 年轻人
B. 追求理想的人
C. 受岁月侵蚀的人
诗中提到的“侯门”指的是?
A. 贵族之家
B. 贫民窟
C. 学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禹锡与王勃的作品都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但刘禹锡更强调生活的无奈与现实的复杂,而王勃则更多展现出对理想的向往与豪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