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二十三 拥山亭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二十三 拥山亭》

时间: 2025-04-30 01:33:17

诗句

掩抱复回环,亭居紫翠间。

思量天下物,谁更好如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3:17

原文展示:

掩抱复回环,亭居紫翠间。思量天下物,谁更好如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山环抱的亭子,亭子坐落在青紫色的山水之间。诗人在此沉思,想要比较世间的事物,发现没有什么比这山景更为美好的了。

注释:

  • 掩抱:指的是山环抱着亭子,形象地描绘出亭子被自然包围的状态。
  • 复回环:意指山脉的起伏和回旋,形象地表现出山的层叠和环绕。
  • 亭居:亭子所处的地方,给人以安静、舒适的感觉。
  • 紫翠:形容山水的颜色,紫色和翠绿,给人以美的享受。
  • 思量:沉思、考虑。
  • 天下物:世间的一切事物。
  • 谁更好如山:反问句,表示山的美好无人能比。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的“山”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崇敬,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超然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隐逸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德懋,号石庵,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水之中,作者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进而对世间事物进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掩抱复回环,亭居紫翠间”描绘了亭子被山环绕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正是这种自然的包围,让人心生向往,仿佛可以在此处找到片刻的安宁。接下来的两句“思量天下物,谁更好如山”则引出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思索,表现了对自然的崇高敬意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掩抱复回环:山的环抱让亭子显得格外静谧,反映出一种与自然的和谐。
  2. 亭居紫翠间:亭子的位置恰如其分,处于美丽的山水之间,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3. 思量天下物:诗人引发对世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理的追求。
  4. 谁更好如山: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山的独特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一位守护者,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 对仗:如“掩抱复回环”与“亭居紫翠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泊,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超然,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 :象征人类在自然中寻求安宁的栖息地。
  • 紫翠:代表自然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色彩的敏感与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掩抱复回环”意思是? A. 山环绕着亭子 B. 亭子位于山谷 C. 亭子被水包围

  2. 诗人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世间万物 C. 个人经历

  3.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张镃的《拥山亭》都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王维更多地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幽深,而张镃则强调了山的美好和相对的世俗生活的平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为《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二十三 拥山亭》的详细解读与解析,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夜拜滕文公庙 莱州蜉蝣岛 吴兴杂诗 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二 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一 臬司刘公枉书惠存诗以志感 暮归僧寺和潘九仪韵 雨中看山 春暮同钱待之孝廉王敦初上舍法源寺看牡丹次二君即事有作用昌黎山石韵 赠介对江吏部致仕归解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知尽能索 彑字旁的字 怀铅提椠 转托 答题 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义的成语 解弦更张 好天儿 斗字旁的字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子字旁的字 暗渡陈仓 压倒元白 平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