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2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27:31
乌帽红尘愧子陵,
绿蓑青笠晚寻盟。
三千里外还家后,
七十二回看月生。
与子两人长对酌,
笑渠万古浪垂名。
醉翁若是真个醉,
皂白何须镜样明。
我戴着乌色的帽子,行走在红尘中,心中惭愧如同子陵(古人因隐退而惭愧)。身穿绿色蓑衣、青色斗笠,傍晚时分寻求盟约。三千里外,等我回到家,已经看了七十二次月亮的圆缺。和你两人对酌,开怀畅饮,笑谈万古流传的名声。若是真正的醉翁,何必用镜子来照亮黑白呢?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杨万里隐居生活中创作的,表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酒的热爱。诗中穿插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杨万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开篇用“乌帽红尘愧子陵”引入,既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惭愧,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绿蓑青笠晚寻盟”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中段,“三千里外还家后,七十二回看月生”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思乡的情感,诗人似乎在回忆与友人共赏明月的美好时光,时间的积累使得这一情感更加深厚。最后两句“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则是对酒醉状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的明亮,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在,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乌帽红尘”和“绿蓑青笠”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陵”指的是哪个隐士?
“绿蓑青笠”中“蓑衣”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回看月生”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