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8:04
小重山六首 其六 拟葬花词
作者: 崔荣江
疏柳寒蝉扰客听。也闻天上雁,两三声。
眉头顿为海棠凝。红纤瘦,霜重竟无凭。
纤手拾残英。荷锄寻净地,瘗伶仃。
绢沙一片裹香馨。伤未已,无寐到三更。
秋天的柳树稀疏,寒蝉的鸣叫打扰了客人的耳朵。偶尔还能听见天空中几声大雁的叫声。
我的眉头不由得为海棠花的凋谢而凝聚。花瓣红得瘦弱,霜重的季节里竟无处可以依靠。
轻盈的手指捡起残余的花瓣,带着锄头寻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埋葬这孤独的花。
沙土如绢,包裹着花香。伤痛仍未结束,直到三更时分我都无法入眠。
“葬花”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诗中提到的海棠花,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寓意着青春的短暂与美丽的逝去。这首诗在形式和意象上都受到《红楼梦》中“葬花吟”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花、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忧伤的氛围。开篇的“疏柳寒蝉”直接引入了秋天的意象,给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感觉。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海棠花的凋零成为了情感的核心。“眉头顿为海棠凝”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红纤瘦的花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而“荷锄寻净地,瘗伶仃”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伤,诗人只能默默埋葬这些美丽的回忆。结尾的“无寐到三更”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表现了内心无法平静的苦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逝去的深切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蝉”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红纤瘦,霜重竟无凭”中的“无凭”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荷锄寻净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