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9:06
《小重山(立春日欲雪)》
作者: 毛滂 〔宋代〕
谁劝东风腊里来。
不知天待雪,恼江梅。
东郊寒色尚徘徊。
双彩燕,飞傍鬓云堆。
玉冷晓妆台。
宜春金缕字,拂香腮。
红罗先绣踏青鞋。
春犹浅,花信更须催。
谁在劝说东风早早来到腊月?
却不知道天上还在酝酿着雪,惹恼了江边的梅花。
东郊的寒色仍在徘徊不去。
一对彩燕,飞翔在鬓云堆旁。
清晨的妆台上显得冷冷清清。
春天的金缕字,轻轻拂动着香腮。
红罗绣制的踏青鞋,早已准备好。
春天还很浅,花信更需要催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毛滂,宋代词人,字子华,号月溪,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词风清丽、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立春时节,尽管春天已经来临,但冬天的寒冷依然存在,作者通过描写自然场景抒发对春天的期待及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重山(立春日欲雪)》是一首富有春天气息的词作,虽然立春已至,但诗中展现的依旧是寒冷的冬日景象。作者通过对东风、梅花、燕子等意象的描绘,表现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冬天的无奈。开头的“谁劝东风腊里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隐含了对春天迟迟不来的焦虑。
词中“东郊寒色尚徘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来临前的寒冷与沉寂,给人一种期待与失落交织的情感。接下来的“双彩燕,飞傍鬓云堆”,则渗透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彩燕的飞舞仿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宜春金缕字,拂香腮”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的柔美与妆容的细腻,展现了生活的精致。最后一句“春犹浅,花信更须催”,则以轻柔的语气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意境清新,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冬天的残留与无奈,展现了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光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小重山》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双彩燕”中的彩燕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缕字”是指什么?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小重山》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多地关注自然与人情的融合,而后者则更强调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对冬寒的无奈。
解读:两首词都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但风格各异,《春江花月夜》更具浪漫主义色彩,而《小重山》则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深入理解宋词的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