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42
小重山 戊申中秋作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翠湿篁阴小阁寒。
酒消浑不耐,越罗单。
水蘋风起烛枝残。
惊禽去,捎响碧琅玕。
投老卧云关。
眼中尘事满,素心难。
天涯作计理孤欢。
无情月,三度病中看。
小阁阴冷,竹影湿润。
酒意消散,无法忍受那单薄的越罗衣。
水面轻风吹起,烛光摇曳,枝头残烛微弱。
惊飞的鸟儿,带着清脆的鸣叫飞去,
我在云关中归隐,
眼中满是世俗尘事,素心难以保持。
在天涯海角,策划着孤独的欢愉。
无情的明月,三度在病中望见。
作者介绍:朱祖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戊申年(对应公历1688年)中秋,诗人在中秋佳节之际,因身体欠佳而引发的对往昔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
朱祖谋的《小重山》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优雅的气氛。开篇描绘了一个秋夜小阁的景象,湿润的竹影和寒冷的环境交织出一种淡淡的悲凉。诗人以“酒消浑不耐”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苦涩,越罗单衣的形象更是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
随着诗情的推进,水面轻风、残烛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沉重的氛围,惊禽的飞去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绪不定。后半部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宇宙结合,虽身处病中,却仍在思考与策划“孤欢”,这份孤独的欢愉显得更为深刻。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事变迁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直击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中秋的孤独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罗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丽的花
b. 一种轻薄的衣物
c. 一种酒
d. 一种食物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a. 小阁与竹影
b. 水蘋与烛光
c. 明月与惊禽
d. 以上都是
诗中“无情月,三度病中看”表达了什么?
a. 对月亮的怨恨
b. 对孤独的接受与思考
c. 对生活的满意
d. 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