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50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张适兮
谁识降魔手。蓦相逢匆匆行色,渡沱而后。百战光荣归抵掌,笑我马牛空走。说海上当年驰骤。曾向庙行提一旅,抗烽尘与敌周旋久。停不住,悬河口。伸眉今夕灯前又。喜将军依然年少,挂符于肘。熟读六韬裨世用,骄肤终成刍狗。更无忘巴山词友。待到收功偿夙诺,问横戈跃马人来否。玄武外,一尊酒。
白话文翻译
谁能识得这降魔的手法?蓦然相逢,我匆匆忙忙行走,渡过沱江之后。经过百战的光荣归来,我不禁笑话自己如同闲散的马牛在空中奔走。谈起当年在海上的驰骋,我曾在庙中带领一队人马,长时间在烽火中与敌人周旋。如今,时间停不住,悬河的水流依旧。今晚又在灯前舒展眉头,喜见将军依旧年轻,臂上挂着符咒。熟读《六韬》以便施展于世,骄傲的人最终也会沦为草狗。不曾忘记巴山的词友。等到功成名就,兑现昔日的诺言,问问那些骑马挥戈的人是否会来。玄武外,举杯畅饮。
注释
- 降魔手:指的是能够降伏敌人、化解危机的高超技艺或能力。
- 沱:指的是沱江,一条流经重庆的河流。
- 马牛空走:形容自己在众多战斗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就不成比例。
- 庙行:指的是在庙宇中进行的活动,可能是祭祀或者军事集结。
- 烽尘:指的是战火和尘埃,象征战争的激烈与动荡。
- 六韬:古代兵书,作者姜太公,主要讲述兵法和治国之道。
- 巴山:指的是四川巴山,诗人可能有特定的朋友在此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贺新郎 张适兮》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回忆战争与友谊,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希冀。诗中体现了对武将和朋友的怀念,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 张适兮》从一开始就以疑问句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经历的思考和对友人境况的关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海上驰骋的豪情,也有烽火连天的悲壮,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与复杂情感。
通过“降魔手”的设定,诗人暗示了战斗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一种智慧和技艺的较量。后文中提到的“挂符于肘”,则是对将军的赞美,显示出对年轻将领的欣赏与期待。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诗人通过自我反思与对友人的呼唤,展现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尤其在最后一段,提到“问横戈跃马人来否”,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与期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友情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识降魔手:开篇即抛出疑问,表示对自身能力的自省。
- 蓦相逢匆匆行色:描述了行走中的匆忙,暗示生活的匆促与无常。
- 渡沱而后:指渡过沱江,象征着经历了一番波折。
- 百战光荣归抵掌:经历了无数战斗,最终获得了荣耀。
- 笑我马牛空走:自嘲在战斗中付出的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 说海上当年驰骤:追忆过去在海上的英勇表现。
- 曾向庙行提一旅:讲述曾在庙中聚集兵马,准备出征。
- 抗烽尘与敌周旋久:形容在战火中持久抗敌的经历。
- 停不住,悬河口:描绘河流奔腾不息,象征时间的流逝。
- 伸眉今夕灯前又:回到灯下,面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
- 喜将军依然年少:对将军的赞美,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
- 挂符于肘:象征将军的护身符,表示力量与保护。
- 熟读六韬裨世用:强调对兵法的熟练掌握。
- 骄肤终成刍狗:警示骄傲自满最终会被抛弃。
- 更无忘巴山词友:不忘记在巴山的朋友,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 待到收功偿夙诺:期待能够实现昔日的承诺。
- 问横戈跃马人来否:对战友的思念与期待,表露悲壮情感。
- 玄武外,一尊酒:在玄武山外畅饮,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释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骄肤终成刍狗”,用“刍狗”比喻那些骄傲自满的人。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尤其在描述战斗与回忆时,形成对照。
- 排比:通过多次描述经历和情感,增强了整首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友情与自我反思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回忆往事,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和战斗的深情,展现了豪情壮志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降魔手:象征着战斗的智慧与能力。
- 沱江:代表经历的波折与冲突。
- 将军:指代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
- 六韬:象征着智慧与谋略。
- 巴山:代表着友谊与过往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降魔手”指什么?
- A. 一种武器
- B. 高超的技艺
- C. 战争的象征
- 正确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六韬”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兵法书
- C. 地名
- 正确答案:B
-
“问横戈跃马人来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厌倦
- B. 对战友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迷惘
- 正确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杜甫《兵车行》:侧重于对战争的苦难与百姓的疾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评论集》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贺新郎 张适兮》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