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香子 五台盘山路上

《行香子 五台盘山路上》

时间: 2025-05-02 09:23:06

诗句

八月中秋,空谷清幽。

驾轻车、梵境深求。

白云出岫,朝日平眸。

更碧峰回,碧峰转,载沉浮。

人神共仰,凡圣同游。

菩提树、根在心头。

眼前胜景,往昔闲愁。

任随风来、随风去,不停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3:06

原文展示:

行香子 五台盘山路上
作者:张力夫

八月中秋,空谷清幽。
驾轻车梵境深求。
白云出岫,朝日平眸。
更碧峰回,碧峰转,载沉浮。
人神共仰,凡圣同游。
菩提树根在心头。
眼前胜景,往昔闲愁。
任随风来随风去,不停留。


白话文翻译:

在八月中秋的日子里,山谷清幽而宁静。我驱车穿行在深邃的梵境中。白云从山间飘出,朝阳映照着我的眼眸。更高的碧峰环绕着我,似乎在不断变化,承载着时光的沉浮。人和神共同仰望,凡人和圣者同游于此。菩提树的根系扎根在我的心头,眼前的美景让我忘却过去的忧愁。任凭风来风去,我不再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梵境:指佛教或道教的圣境,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境界。
  • :山间的云雾,通常指有山的地方。
  • 平眸:形容眼睛明亮而平静。
  • 沉浮:指事物的兴衰变化,生存的无常。
  •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的智慧。

典故解析:

  • 菩提树:在佛教中,菩提树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象征着觉悟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力夫,现代诗人,擅长表达自然风光与内心感悟。其诗作常融合哲理与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一个清爽的中秋时节,诗人踏上五台山的盘山路,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人神共仰、自然与心灵合一的感悟。


诗歌鉴赏:

《行香子 五台盘山路上》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诗人在中秋的夜晚,走在五台山的盘山路上,四周的清幽与宁静让他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外部世界的美丽,更引发了内心的思索。

诗的开头,“八月中秋,空谷清幽”,立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心神安宁。接下来的“驾轻车梵境深求”,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的探索与追求。白云的飘出与朝日的映照,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人神共仰,凡圣同游”中,诗人将人类与神灵的关系拉近,体现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敬仰。菩提树根在心头,暗示着智慧与觉悟的扎根,强调了心灵的修行与成长。最后一句“任随风来随风去,不停留”,则彰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表明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背景下,融入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的思考,赋予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中秋,空谷清幽:描绘了中秋节的时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驾轻车梵境深求: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深处宁静与智慧的探索。
  3. 白云出岫,朝日平眸: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画面生动而明亮。
  4. 更碧峰回,碧峰转,载沉浮:通过山峰的变化,反映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5. 人神共仰,凡圣同游:彰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和谐共处。
  6. 菩提树根在心头:暗示智慧与觉悟的内化,强调心灵的成长。
  7. 眼前胜景,往昔闲愁:对比当下的美好与过去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
  8. 任随风来随风去,不停留:表达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人神共仰,凡圣同游”,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菩提树象征智慧,白云与朝日象征希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感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传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空谷:象征宁静与清幽,代表一种理想的心境。
  2. 白云:象征自由与梦想,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3. 碧峰:象征高远与希望,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寻。
  4. 菩提树:象征智慧与觉悟,传达出内心的追求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D. 元宵

  2. 诗人驾轻车是为了寻求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幸福
    D. 智慧

  3. 诗中“任随风来随风去,不停留”表达了什么态度? A. 追求名利
    B. 随遇而安
    C. 忍耐与坚持
    D. 对未来的焦虑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展现了对自然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行香子 五台盘山路上》《登高》(杜甫)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悟,但前者更强调心灵的自由与洒脱,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出人生的沉重与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古典诗词选》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诗及其背景。

相关查询

促织 题航子 日西 禁中春寒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其三 忆金陵三首 草端无华滋 晴景 次韵刘著作过茆山今平甫往游因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盈则食 瓜字旁的字 专知 醉翁操 科文 立雪求道 气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包含梯的词语有哪些 声焰 革字旁的字 智名勇功 舌敝唇枯 兼人之勇 大字旁的字 反求诸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