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1
西山兰若试茶歌
作者:刘禹锡 〔唐代〕
山僧后檐茶数丛,
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
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
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
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
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
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
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
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
须是眠云跂石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通过采茶、烹茶来招待客人的过程。诗人通过描绘茶的制作过程以及饮茶的情境,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诗中提到的茶树在春天时抽出新芽,恰似竹林的映衬,环境清幽,仿佛为客人准备了一份精致的茶礼。茶香四溢,伴随着松树的雨声,令人心旷神怡。诗中还提到不同的山脉和气候条件,强调了茶的芬芳与清新。最后,诗人感叹想要品味好的茶,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人,才能够领略其中的真味。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明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的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晚年在任职期间,创作了大量诗篇,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及人情的深刻理解。
《西山兰若试茶歌》创作于唐代,正值茶文化兴起的时代。茶作为一种社交饮品,逐渐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诗人通过试茶的过程,表达了对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西山兰若试茶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以试茶为主题,融入了自然的元素,展示了诗人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诗中描绘了春天新茶的生长及其制作过程,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中茶事图景。通过“山僧后檐茶数丛”开篇,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环境,接着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再现了茶香四溢的场景,松声入鼎,白云徘徊,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氛围。
诗中不仅表现了茶的清香,还蕴含了人们对品茶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部分引出茶的真正味道,强调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领略茶的灵韵,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道德追求。整首诗具有明显的禅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该诗以茶为媒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鹰觜”是指什么?
诗中“山僧后檐茶数丛”描绘了什么?
“骤雨松声入鼎来”中,松声指的是什么?
将《西山兰若试茶歌》与白居易的《饮茶歌》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饮茶的热爱,但刘禹锡更注重环境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饮茶的乐趣与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