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9:32
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六空罢对,一气专柔。火无亏,水无缺,契添抽。百脉通流。四海周游。渐丹凝清净光浮。虚无妙体,难碍难留。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
追求微妙的道理,勤奋不懈。乐在其中,忘却忧愁。要放下对名利的执着,心中宁静。六道空灵,心气柔和。火无缺损,水无短缺,契合自然的规律。百脉畅通,四海游遍。渐渐地,丹田凝聚,清净的光辉浮现。虚无的妙体,难以阻碍,也难以留住。应无所拘,明了事物的本质,显现每一件事物的真相。
刘志渊,元代诗人,擅长道教哲学的诗歌,作品多涉及自然、道理与内心修炼,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此诗在元代形成,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倡导内心的修炼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行香子·妙道勤求》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理的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反映了道教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开篇即明确了“妙道勤求”的主题,强调通过努力去追求那些微妙的道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乐在其中,忘却世俗的忧愁,展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蜗名蝇利的放下,传达出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深刻理解。而“六空罢对,一气专柔”则是对心灵状态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状态,提到“火无亏,水无缺”,强调了自然界的完美与自足,暗示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几句,诗人用“虚无妙体”来强调道理的深邃与难以捉摸,指出真理是超越形式与表象的,要求人们超越物质的束缚,认清事物的本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微妙道理的探求,强调人应超越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与本真。
《行香子·妙道勤求》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蜗名蝇利”指的是什么?
诗人主张怎样的生活态度?
将《行香子·妙道勤求》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