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香子·妙道勤求

《行香子·妙道勤求》

时间: 2025-05-03 22:29:32

诗句

妙道勤求。

乐以忘忧。

要蜗名蝇利心休。

六空罢对,一气专柔。

火无亏,水无缺,契添抽。

百脉通流。

四海周游。

渐丹凝、清净光浮。

虚无妙体,难碍难留。

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9:32

原文展示:

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六空罢对,一气专柔。火无亏,水无缺,契添抽。百脉通流。四海周游。渐丹凝清净光浮。虚无妙体,难碍难留。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

白话文翻译:

追求微妙的道理,勤奋不懈。乐在其中,忘却忧愁。要放下对名利的执着,心中宁静。六道空灵,心气柔和。火无缺损,水无短缺,契合自然的规律。百脉畅通,四海游遍。渐渐地,丹田凝聚,清净的光辉浮现。虚无的妙体,难以阻碍,也难以留住。应无所拘,明了事物的本质,显现每一件事物的真相。

注释:

  • 妙道:指微妙的道理或哲学。
  • 蜗名蝇利:比喻对名声和利益的执着与追求。
  • 六空:道教用语,意指一切事物的本源状态。
  • 契添抽:契合自然的规律并引发抽象的感受。
  • 丹凝:道教术语,指内丹的修炼过程。
  • 虚无妙体:形而上的存在和本质,难以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擅长道教哲学的诗歌,作品多涉及自然、道理与内心修炼,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在元代形成,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倡导内心的修炼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行香子·妙道勤求》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理的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反映了道教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开篇即明确了“妙道勤求”的主题,强调通过努力去追求那些微妙的道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乐在其中,忘却世俗的忧愁,展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蜗名蝇利的放下,传达出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深刻理解。而“六空罢对,一气专柔”则是对心灵状态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状态,提到“火无亏,水无缺”,强调了自然界的完美与自足,暗示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几句,诗人用“虚无妙体”来强调道理的深邃与难以捉摸,指出真理是超越形式与表象的,要求人们超越物质的束缚,认清事物的本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道勤求:开篇点明主题,强调追求道理的重要性。
  • 乐以忘忧:通过乐趣来忘记烦恼,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要蜗名蝇利心休:提倡放下对名利的执念,心灵才能得到宁静。
  • 六空罢对,一气专柔:指向一种内心的空灵与和谐状态。
  • 火无亏,水无缺:自然界的完美状态,象征内心的完整。
  • 百脉通流,四海周游:描绘心灵自由流畅,遍游四方。
  • 渐丹凝清净光浮:表明修炼成果的显现。
  • 虚无妙体,难碍难留:指向道理的深邃与超越。
  • 应无方,明物物,显头头: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蜗名蝇利”形象比喻名利的微小与渺小。
  • 对仗:如“火无亏,水无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无”字,展现一种空灵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微妙道理的探求,强调人应超越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与本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道:象征智慧与哲学。
  • :代表内心的快乐与宁静。
  • 蜗名蝇利:代表世俗的名利与欲望。
  • 六空:象征一种超然的哲学境界。
  • 虚无:象征一种超越形式的存在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行香子·妙道勤求》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追求权力
  2. 诗中提到的“蜗名蝇利”指的是什么?

    • A. 追求真理
    • B. 对名利的执念
    • C. 自然的和谐
  3. 诗人主张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于追求物质
    • B. 放下名利,回归内心
    • C. 追求权力与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将《行香子·妙道勤求》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

  • 主题:李白强调享受生活的豪放,而刘志渊更倾向于内心的修炼。
  • 情感基调:李白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情,而刘志渊则体现出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集》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题太平兴国宫 杨执中幼与予同舍自予去乡里一别四十五年矣乍见俱不相识承惠诗二首次韵谢之 其二 杨执中幼与予同舍自予去乡里一别四十五年矣乍见俱不相识承惠诗二首次韵谢之 其一 次韵奉答吴可堂左丞致政寓九江见贻 送萨天锡照磨赴燕南宪幕 过淮河口 庚午秋过淮安 送别 次韵宁宣尉 送张用鼎游燕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斯斯文文 禾字旁的字 至死靡它 得君行道 舍宾 相应不理 乘风兴浪 畅叙幽情 野开头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遇事生风 鼎湖 龙字旁的字 握素怀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