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29
梅花
作者:黄裳 〔宋代〕
素呈天巧未教青,
云酿寒时一望明。
且得少阳通好信,不消孤笛送新声。
绛绡捧蕊谁妆就,金粟含须自缀成。
最是百花难比处,只承风信已知名。
梅花自然地展现出天工的巧妙,未曾让春光来临便已清晰可见。
正如寒冬中酝酿而成的美丽,让人一眼便能识得。
只要能得到阳光的温暖,就不必依靠孤独的笛声来传递新曲。
用红绸捧着花蕊,谁为它妆饰?金色的花蕊自会成形。
最特别的是百花之中难以比拟的地方,只有借风的信使才能让它声名远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冬天的寒冷相联系。诗中提到的“孤笛”暗示了孤独与思念,而“风信”则表达了梅花的名声远播,借助自然的力量被人们所知。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此诗可能是在冬季创作,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坚韧精神的向往。
黄裳的《梅花》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以“素呈天巧未教青”引入,既描绘了梅花的自然之美,又暗示了它在寒冷季节中的孤傲。梅花的美丽并不依赖于春天的温暖,而是在于它的独立与坚韧。接着,诗人以“且得少阳通好信”表达了梅花对温暖的渴望,暗示即使在寒冬中,梅花也能迎来阳光的普照,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诗中使用了“孤笛送新声”的意象,传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梅花的开放,似乎不需要外界的认可,它的美丽与气质自然而然流露。最后几句“最是百花难比处”强调了梅花在百花之中显得尤为独特,借助风的传递,梅花的名声早已传遍四方,象征着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对生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推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梅花的独特与坚韧展开,揭示了在逆境中仍能绽放光彩的主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体现了梅花的独特性与其在文化中象征的精神价值。
诗词测试:
诗中“素呈天巧未教青”意指什么?
A. 梅花的颜色
B. 梅花的生长环境
C. 梅花的独特魅力
“孤笛送新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愤怒与不满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坚韧与高洁
C. 暴风雨的来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