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6:03
火行金候两犹争,
扰扰蚊蝇自未平。
云漏雨声蒸地爽,
日含山色暮天明。
直须纨扇恩情断,
始向篱花意态生。
万里璧寒无一点,
月明中看雁初横。
在火候和金候的交替之际,
蝇虫扰动依然未平静。
云层中漏下雨声,蒸汽使大地变得清爽,
夕阳映照山色,夜幕刚刚降临。
必须要彻底断绝那纨扇的恩情,
才能让篱笆上的花儿展现出新的姿态。
万里之外寒气逼人,毫无一丝温暖,
在明亮的月光下,看见大雁初次横过天空。
作者介绍: 黄裳,字元皓,号雪洲,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的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初秋偶作》创作于初秋时节,诗人在这个转折的季节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思绪。此时,虫声未平,天色渐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
《初秋偶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呈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氛围。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秋季的气候变化,火候与金候的交替,蚊蝇的缠扰,雨声的清爽,夕阳的温暖,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迁。诗人运用“云漏雨声蒸地爽”这一句,巧妙地将声音与视觉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雨的清新与凉爽。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诗人意识到要断绝过去的情感羁绊,才能迎接新的生命气象。尤其是“万里璧寒无一点”,展现了孤独与寒冷的境遇,象征着失去与思念。最后一句“月明中看雁初横”则回归自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初秋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过往情感的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重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火行金候”指的是哪个季节的交替?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云漏雨声蒸地爽”中的“云”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自然现象
C. 情感
D. 生活
诗中提到的“万里璧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裳的《初秋偶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了秋天的主题,但黄裳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与孤独感。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