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诗一首

《诗一首》

时间: 2025-05-10 09:31:29

诗句

云洞看云坐,月岩和月留。

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1:29

原文展示:

云洞看云坐,月岩和月留。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

白话文翻译:

在云洞中坐着观赏云彩,在月岩上与月亮共留。原来只是个乡野老人,却被强行称为知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洞: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洞穴。
  • 月岩:指月光照耀下的岩石。
  • 野老:指乡野间的老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知州: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这里指被误认为的官职。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俯在某个自然环境中静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自己被误认为官职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的静谧体验。首句“云洞看云坐”,通过“看”和“坐”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次句“月岩和月留”,用“和”字表达了作者与月亮的亲密无间。后两句“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则以自嘲的口吻,揭示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疏离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洞看云坐”:作者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中静坐,观赏云彩,体现了与自然的亲近。
  • “月岩和月留”:在月光照耀下的岩石上,作者与月亮共留,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
  • “元来是野老”:原来只是个乡野老人,强调了作者的自然身份。
  • “强唤作知州”:却被强行称为知州,表达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无奈和自嘲。

修辞手法:

  • 拟人:“月岩和月留”中的“和”字,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与月亮的亲密关系。
  • 自嘲:“元来是野老,强唤作知州”,通过自嘲的口吻,揭示了作者对官场身份的疏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官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身份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洞:象征自然的隐逸之所。
  • 月岩:象征自然的静谧之美。
  • 野老:象征自然的生活状态。
  • 知州:象征官场的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洞”和“月岩”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隐逸之所和静谧之美 B. 官场的繁忙和压力 C. 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遗迹和现代的痕迹

  2. 诗中的“野老”和“知州”分别指什么? A. 自然的隐逸之所和静谧之美 B. 乡野间的老人和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C. 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宁静 D. 历史的遗迹和现代的痕迹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自嘲 B. 比喻和对仗 C. 夸张和排比 D. 设问和反问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徐俯的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身份的疏离感,但徐俯的诗更简洁质朴,而苏轼的赋则更富有哲理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徐俯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其二 王百谷书上巳诗墨迹 清平乐 送春和紫薇 清平乐 漱碧约作绮语,遂不辞泥犁之堕 清平乐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清平乐 其一 题眭履道所画桃花送琴士蒯文达归山 清平乐七首 其七 清平乐 其十二 清平乐(七月十三日潘令生朝) 清平乐 武陵客舍小酌,与田夫相对酬酢,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祸绝福连 心地 夕字旁的字 包含荣的词语有哪些 神流气鬯 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倾伫 角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凡夫俗子 白马素车 美奂美轮 肥活儿 高城深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龙渊 言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