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戊午山间对雪

《戊午山间对雪》

时间: 2025-04-27 04:11:01

诗句

雪中出去雪边行,屋下吹来屋上平。

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

檐间日暖重为雨,林下风吹再落晴。

表里江山应更好,溪山已复不胜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01

原文展示:

戊午山间对雪 徐俯 〔宋代〕

雪中出去雪边行,屋下吹来屋上平。 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 檐间日暖重为雨,林下风吹再落晴。 表里江山应更好,溪山已复不胜清。

白话文翻译:

在雪中行走,雪覆盖了周围的一切,屋檐下吹来的风使得屋顶上的雪平整。 积雪一层层堆积,显得那么沉重,而飘落的雪花却又显得那么轻盈。 屋檐下因日晒而融化的雪水重新变成雨滴落下,林间风吹过,雪再次融化,天气转晴。 内外景色都显得更加美丽,溪流和山峦的清新之美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

注释:

字词注释:

  • 戊午:指农历戊午年,具体年份需结合历史背景确定。
  • 表里江山:指内外景色,即自然风光。
  • 不胜清: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清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俯,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此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雪后的山间行走时,诗人通过对雪景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一句,巧妙地对比了积雪的沉重和飘雪的轻盈,形象生动。而“表里江山应更好,溪山已复不胜清”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无限赞美,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简练,通过对雪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中出去雪边行:诗人在雪中行走,周围被雪覆盖。
  2. 屋下吹来屋上平:屋檐下吹来的风使得屋顶上的雪平整。
  3. 积得重重那许重:积雪一层层堆积,显得沉重。
  4. 飞来片片又何轻:飘落的雪花却又显得轻盈。
  5. 檐间日暖重为雨:屋檐下因日晒而融化的雪水重新变成雨滴落下。
  6. 林下风吹再落晴:林间风吹过,雪再次融化,天气转晴。
  7. 表里江山应更好:内外景色都显得更加美丽。
  8. 溪山已复不胜清:溪流和山峦的清新之美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对比积雪的沉重和飘雪的轻盈。
  • 拟人:“屋下吹来屋上平”中的“吹来”赋予风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平和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和宁静。
  • 屋檐:代表人类居住的环境。
  • 风:象征变化和自然的力量。
  • 溪山:代表自然风光的清新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得重重那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B

  2. 诗的最后一句“溪山已复不胜清”表达了什么? A. 对溪山的厌恶 B. 对溪山的赞美 C. 对溪山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词对比:

  • 徐俯的《戊午山间对雪》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但徐俯的诗更注重对雪景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徐俯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泾州听张处士弹琴 献令狐相公,时相公郊坛行事回(一作赵嘏诗) 长安退将 赠别 舜城怀古 鲤鱼 经李白墓 江村夜泊 自叙 移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柱壮 癶字旁的字 包含绋的词语有哪些 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精强力壮 反犬旁的字 出门合辙 烟炎张天 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主峰 遗珥堕簪 押録 击钟陈鼎 貝字旁的字 鸡毛蒜皮 众星攒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