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杏花天

《杏花天》

时间: 2025-05-04 00:53:32

诗句

听蝉翦叶迎秋燕。

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楼上衙牌易晚。

飞雨过、绣幕尽卷。

借水沈、龙涎旋碾。

金盆弄水停歌扇。

凉在冰肌粉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32

原文展示:

杏花天
朱敦儒 〔宋代〕

听蝉翦叶迎秋燕。
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楼上衙牌易晚。
飞雨过绣幕尽卷。
借水沈龙涎旋碾。
金盆弄水停歌扇。
凉在冰肌粉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蝉鸣与燕子相迎,背景中金色的画戟如同铺开的一片金色。轻风吹拂着,秦筝发出哀怨的声音。在楼上,衙门的牌匾在傍晚时分显得尤为显眼。细雨打湿了绣幕,轻轻卷起。水面平静如镜,仿佛在借用水的波纹来搅动龙涎香。金盆中的水声与歌声交融,凉意如冰雪般沁人心脾。

注释:

  • 翦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被蝉鸣所映衬,色彩斑斓。
  • 画戟:古代一种兵器,形容金色的光辉。
  • 秦筝:指的是一种古琴,象征音乐。
  • 衙牌:指的是官府的标志。
  • 飞雨:细小的雨滴。
  • 龙涎:指的是龙涎香,一种香料。
  • 金盆弄水:形象地描绘了水波荡漾的声音。

典故解析:

  • 秦筝:源自于古代的音乐文化,秦地以乐器闻名,象征着音乐的高雅与哀愁。
  • 飞雨:常用来形容细雨,如同飞舞的雨滴,增添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清丽,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其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杏花天》写于秋季,正值时节交替,诗人通过描绘秋意浓厚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杏花天》是一首极富秋意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相结合。开篇的“听蝉翦叶迎秋燕”,通过听觉与视觉的交融,营造出一种秋天的静谧与生机。接着,诗人运用“画戟散金铺开遍”这样的比喻,展现了秋日阳光下的金色光辉,既有视觉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在诗中,清风、秦筝与衙牌的描写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悠远的意境。衙牌的“易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细雨的飞洒与水波荡漾,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使得整个诗歌在清丽中透出一丝哀愁。

诗的最后两句“金盆弄水停歌扇”,通过音乐与水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凉爽的氛围。全诗整体上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秋季意象,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蝉翦叶迎秋燕:描绘秋天的到来,蝉鸣与燕子的飞舞相映成趣。
  2. 画戟散金铺开遍:用画戟的金色光辉比喻秋天的美丽,象征丰收与光彩。
  3. 清风占住秦筝怨:清风与秦筝的结合,突出音乐的凄美,表现秋天的哀伤。
  4. 楼上衙牌易晚:衙门的牌匾在傍晚显得格外醒目,暗示时间的流逝。
  5. 飞雨过绣幕尽卷:细雨打湿绣幕,增加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6. 借水沈龙涎旋碾:水面如镜,波纹轻荡,象征着细腻与柔和。
  7. 金盆弄水停歌扇:金盆里的水声与歌声交融,传递出一种静谧的凉意。
  8. 凉在冰肌粉面:形容秋天的凉意如冰雪般沁人心脾,强调诗的清新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戟”比作秋天的光辉,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清风与秦筝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基调既有清丽的美感,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夏季的结束与初秋的来临。
  2. :代表着春夏的生机与希望。
  3. 画戟:象征着辉煌与光彩。
  4. 清风:表示秋季的凉爽与宁静。
  5. 秦筝:象征着古典音乐的高雅与哀愁。
  6. 金盆: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昆虫是什么?

    • A) 蝉
    • B) 蜻蜓
    • C) 蛐蛐
    • D) 蚕
  2. “画戟散金”中的“画戟”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兵器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清风”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炎热
    • B) 凉爽
    • C) 暖意
    • D) 风暴

答案:

  1. A) 蝉
  2. B) 一种兵器
  3. B) 凉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
  • 《秋夕》 杜牧:描绘秋季的景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 李白:同样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现个人的孤独情感。
  • 《山中问答》 陶渊明: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朱敦儒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尹惟晓芙蓉翠羽图 抚州节推萧学易衙宇一新 舟行英德江上和许季如诗 解后乐清主簿姜昌龄一见如平生欢同宿能仁 邵阳赵节斋史君同黄季玉以合江亭三字分韵 题董侍郎山园 送黎明府 其一 归后遣书问讯李敷文 题梅岭云封四绝 渝江绿阴亭九日燕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氏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栖遑之辱 眉眼传情 西泠 牛字旁的字 嗳哟 运拙时艰 包含挖的成语 了不长进 筮卜 远来和尚好看经 矛字旁的字 凤鸣鹤唳 白字旁的字 顽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