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49
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这首诗表达了“一”与“二”的简单直白,实际上并没有任何香气。若你识得这位山僧的榔栗条,就不要去南山寻找那鳖的鼻子。
释宝觉,宋代僧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真与假的探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山僧的形象,传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批判。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哲理,首先通过“一即一,二即二”这一句,强调了事物的本质是明确的,且不应被表象所迷惑。接下来的“嗅著直是无香气”则进一步揭示了表象与实质的差距,暗示很多事物看似美好,实则并无真实的价值。
“识得山僧榔栗条”则引入了一个具体的形象,让读者联想到隐士的清幽生活和简单的享受,而“莫向南山寻鳖鼻”则是劝诫人们不必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整体来看,诗的意境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浮华的拒绝。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强调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样的哲理? A. 追求物质 B. 事物本质的清晰 C. 对名利的渴望
“一即一,二即二”中所强调的是什么? A. 对比 B. 明确性 C. 隐喻
诗中“榔栗条”象征什么? A. 浮华 B. 真实的生活 C. 复杂的感情
《静夜思》与《偈》都表达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偈》则更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对虚华的批判。